网站首页>业内新闻>连坛纵横
陈默和他的“小人书”情缘
来源:大众日报   2014-02-03 09:46:35

 

  本报记者 于国鹏 

  只有巴掌大的小人书曾在上个世纪风靡中国,因为曾是很多人童年最深的记忆,如今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小人书",成了藏迷们阁中的珍藏。在临清,说到陈默,人们都会为他清纯简约,雅逸高古的书画风格而啧啧称赞。殊不知,这位不善言语的书画家,与"小人书"收藏有着不解之缘。

  收的是故事,藏的是记忆

  "那个年代文化生活很单调,除了看八个样板戏以外,唯一能接触到的就是"小人书",它伴我长大。"1963年出生的陈默,儿时就迷恋"小人书"。

  为了多看几本"小人书",小时候的陈默经常去泡书店、去租赁。与临清一河之隔的河北新华书店是他常去的地方。有时候在书店的橱窗里发现自己非常喜爱的"小人书",他就茶饭不思,跑回家死缠硬磨地要上几毛钱,买上一两本。陈默回忆说,当时,临清天桥至老电影院一带是繁华的闹市区,在街面上有三四处地摊赁"小人书"。满满一地的"小人书",一本挨着一本,密密麻麻地排列在街头。大人孩子花上一两分钱,租上一两本,或席地而坐,或蹲或坐在半头砖上津津有味地读来。耳边"一封(分)一本,二封(分)三本……"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痴迷小人书的他就是书摊上的常客。"当时,家境贫困,买一本‘小人书’对我来说那是一种奢求。"陈默说,"自己花钱看完后,就站在别人后面,就是光看小人书的封皮,也乐此不疲。"陈默还介绍,他老家邻居伙伴的姐姐在印刷厂工作,经常把新出版的"小人书"带回家。邻居家有一套《铁道游击队》画书,他不知看了多少遍,有的书被翻掉了封皮,以至于那小人书的模样他还历历在目。

  1980年参加工作后,有了固定收入的陈默开始四处买"小人书"收藏。他去过济南、北京好多书籍"淘场",去过乡下集市。"藏千册‘小人书’,行万里追寻路"这样形容他的"小人书"收藏一点也不为过。有时,在发现了儿时看过的"小人书"时,陈默就像碰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备感亲切,即使价格贵一些,他也要买下来。10年前,临清烟厂的一位租赁画书的老人,处理小人书。他知道后,连夜赶到他家,将一个月的工资全都给了老人。作为同时代的人,陈默的妻子虽然也钟情于"小人书",但看到丈夫有时为了买几本"小人书"要花去几百元,也会埋怨他几句。对此,醉心于 "小人书"收藏的陈默只是一笑置之,收的是故事,藏的是记忆啊!

  藏而不卖,只为学画

  陈默和别的收藏者不同,将"小人书"买来以后藏而不卖,只为欣赏。

  陈默介绍,从某个角度来说,连环画是一种美术作品,不但故事生动,而且有着很高的绘画水平。起初,连环画一般以单线为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有素描,后来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有了彩色连环画。"小人书"的绘画风格也变得多样起来。戴敦邦的《红楼梦》以国画的形式,在线条和笔墨上体现了中国国画写意精神,色彩艳丽场景奢华;《铁道游击队》《杨门女将》采用工笔白描,人物服饰勾勒飘逸,眉目传神,动作多变,一切都精细得让人惊叹。

  "你看这本戴敦邦的《红楼梦》不但故事生动,里面的人物身材都是按1∶7的比例画成的,非常富有美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谈到这些书的经济价值,陈默笑着说,收藏带给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闲暇时,他喜欢把它们拿出来翻翻,细细欣赏揣摩一番绘画的技法,别有一番滋味。"从小,我就喜欢画画,喜欢临摹小人书上的精彩场面和人物。起初,喜欢拿着彩色的画笔给白描的人物涂上各种色彩,再后来,拿出表薄薄的纸临摹……。钟情于书画研究的陈默,收藏‘小人书’,除了追寻记忆,更是为了欣赏‘小人书’中的名家插图。在他家,记者看到了一本本画画的脚本。黑线勾勒的流畅山水图,颇有小人书风韵,让人感慨他绘画的浑厚功力。

  古典名著和红色经典

  占据半壁江山


  在陈默家中书房的橱柜里,整齐地摆放着他收藏的心爱"宝贝"——三千余册"小人书"。在家闲暇之时,他把这些"小人书"抱出来,一册册、一摞摞小心翼翼地铺在书桌上、地板上、茶几上,花花绿绿、大大小小连成一片,其景甚是壮观。

  浏览着这些"小人书",陈默好像漫步于故事王国,以至于废寝忘食。

  陈默收藏的"小人书"中中国古典名著和红色经典占据了半壁江山。"三国演义、水浒等忠肝义胆的人物给我埋下了嫉恶如仇的种子,革命题材中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人物形象也深深影响着我。"陈默说,三千余册的连环画藏品中,著名画家戴敦邦的《红楼梦》、颜梅华的《智取生辰纲》,任率英的《逼上梁山》以其精美的画作和富有韵味的文字把经典演绎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
 

上一条:小人书与年画    下一条:往事漫忆:想起我的小人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