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业内新闻>连藏天地
连环画曾经的早晨
太原晚报   2015-04-20 17:19:40

介子平

  中国人的连环画传统可谓久矣。宋人小说便有上图下文者,称“出相”;明清小说中有只绘书中人物者,称“绣像”,有画每回故事者,称“全图”,也谓之“回回图”。传播甚广的《廿四孝图》,一文一图,以图济文之穷,以文点图之睛。但这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连环画。

042008.jpg

  光绪十年(1884),《点石斋画报》刊载关于朝鲜东学党事变的连环画10幅,绘记事变发生之始末。此时连环画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画种,但早期的《新闻画报》却为其孕育培养了一批高水准的画师,中国近代连环画先驱,无一不是出身于画报报馆。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文益书局出版了连环画《三国志》,这是近代石印连环画的第一部。1918年,上海丹桂第一台上演了京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引起关注,书商们从抢新闻转而抢京戏题材,连环画开始描摹舞台上的故事。这类连环画较之以新闻为内容的画幅,题材更通俗,连续性更强,但其画面人物依然保持着舞台上的扮相,花脸、髯口、旗靠、蟒袍,均是依样画葫芦。之后,其内容又扩展到了章回小说,1920年,刘伯章将《薛仁贵征东》改绘成了连环画《跨海东征》,全书20集,每集30幅,64开本,出版者为上海有文书局。

  此时连环画的发展虽有了一定的规模与影响,但尚没有统一称呼,有谓图画书者,有叫公仔书、菩萨书、伢伢书者,北方人多称之为“小人书”。1927年3月,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陈丹旭的《连环图画三国志》。此后几年里,书局又系统出版了《连环图画水浒》、《连环图画岳传》、《连环图画西游记》、《连环图画封神榜》等作品。世界书局是大书局,能介入到“小书”的出版领域,自然是件引人注目的事,且所绘连环画玲珑纷华,精致考究,其影响是诸多小书商不可及的,所以冠之于书名上的“连环图画”,很快成了“小人书”的学名,其他“小书”竞相仿效之。之后,人们省略了“连环图画”中的“图”,简称为通常所说的连环画。

042009.jpg

  《连环图画三国志》等等的编绘形式这时依旧是上文下图式的,文字约90字左右,在画面的空隙处用一句话概括所绘大要。1929年,上海开映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后,连环画作者才模仿电影,普遍在画面上用人口“冒气”,并在其中添加人物对白,时称“口白”。这种形式从此替代了上文下图的连环画旧模样。

  社会的需求刺激着连环画的发展。连环画的读者多为少年儿童及没有多少文化的普通劳工,他们仅能靠租书的方式阅读之,许多人把买早点的钱省下来看小书。茅盾1932年在《连环图画小说》一文中形容上海的这类租书摊之多为“街头巷尾像卡哨似的密布着无数的小书摊”。1928年之后,连环画的编绘水平迅速提高,除上海外的国内其他城市及东南亚发行网业已形成。1932年前后,上海出版连环画的大小书局已达30余家,占到了书局总数一半。


  为提高绘制效率,连环画家中也有了大致分工,有专绘人物者,有善添背景者。同时还涌现出了一批丹青大家,如朱润斋、周云舫、沈曼云、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等等,风格迥异,绘画题材各有偏重,绘画手法上有工笔白描、泰西素描之别,自然出现门宗派别之分,到后来漫画家、版画家们涉笔成趣也相继侧身连环画大军。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丰子恺、叶浅予、张乐平、张光宇、丁聪等等的大画家在1930年代时都曾从事过连环画的绘制。

  现代意义上的连环画出现于20世纪初中国的工商业中心、出版中心上海是不足为奇的。今天,这门大众通俗文化形式的发展尚不足百年便已式微了,“小人书”时下也成了一些人的收藏品。世界的变化真的太快了。大众通俗文化是很容易找到替代品的。年画在一夜间消失殆尽,挂历也只是昙花一现。通俗的东西只有在零落凋敝之时才会成为高雅,这其中似乎隐藏着一个悖理。


上一条:小人书改变了我的一生    下一条:小人书的发展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