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业内新闻>连坛纵横
什么样的连环画最被市场看好?(组图)
来源:羊城晚报   2014-07-20 10:54:59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许悦  实习生 柏亚婷

  连环画也叫小人书,兴起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初各地对连环画的名称也不统一,上海叫“图画书”,北京叫“小人书”,两广叫“公仔书”,浙江叫“菩萨书”,汉口叫“牙牙书”。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西游记》等画册,封套的书名上冠以“连图画”三字,在书的广告中说:“连环画是世界书局所首创。”这或许是第一次确定了连环画的名称。

在没有电视,电影也很少,文化娱乐活动匮乏的那个年代,内容丰富有趣的连环画便成了小孩子们的最爱。

连环画创作出版的高峰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它丰富有趣的形式极大地满足了政治宣传的需要。这些通俗文艺作品激发起老百姓对新政权、新生活的向往。比如《小二黑结婚》、《刘巧儿》,对民众来说,特别是对妇女来说,没有什么比政府给自己爱情做主更让她们感动。刚刚从扫盲识字班出来的工农大众,一幅画,加上一段浅白的文字,也最对他们胃口。连环画,不仅小孩看,大人也抢着看。

到了现在,收藏连环画已不仅仅是收藏一段儿时的回忆了。很多人没想到,小时候几毛钱买到的小人书,如今价格可以翻个几千倍。很多连环画的创作者也没想到,当年被出版社当废纸卖掉的手稿,如今拍卖价格动辄几十万元、几百万元。比如关山月的连环画原稿《虾球传·山长水远》就拍出了3920万元。

特邀嘉宾

嘉宾主持

壹连环画收藏几代人的童年回忆

主持人:连环画现在拥有这么大一个收藏群体,很大原因是它承载着几代人童年的回忆。我小时候在潮汕老家,父母给我一个学期的零用钱,包括学费、书费、伙食费所有开销大概三十多块钱。为了买连环画,我经常饿着不吃早餐,偷偷地买了400多本连环画,最记得的是《三国演义》和《三打白骨精》,当时一本也就一毛多钱,但对我们一帮小伙伴而言,简直就是宝贝。

朱劲松:哈哈,我小时候也是经常不吃早餐,省下的钱就用来买连环画,连环画就是我童年最忠实的伙伴。“文革”期间,我跟着母亲生活在广州南郊僻静的沥滘村,当年村子交通很不方便,母亲只给了我一本《红灯记》,就让我这个小学生,快快乐乐地提着一笼活鸡,走了一个多小时的田间小道,再坐一个小时的公共汽车独自前往市中心的外婆家。我还记得拿到《南原激战》的那个晚上,我激动得反反复复阅读着每一幅图画,传神生动的激战画面,令我仿佛置身于古代战场,记忆至今难以磨灭。还有沪版《三国》再版时的狂热,今天想起也丝毫不觉得幼稚。

主持人:60本《三国》我最多的时候凑齐了48本。当时放学最喜欢去的就是新华书店,时不时就去看一下新书到了没有,但经常一下子就被买光了。

朱劲松:我也是一放学就跑北京路书店,买不到新书就很沮丧,还幻想着日后的工作单位就在北京路附近呢。后来发现原来是很多人一下子买两本,一本自己看,一本加价就在书店前面转手卖(笑)。

贰连环画由盛到衰

主持人:连环画当年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绘画的报酬也是相当可观的。很多书画名家当年也都画过连环画,比如陆俨少、刘文西、程十发、刘大为、陈少梅、朱新建等人。岭南名家也留下了很多经典,比如关山月的《马骝精》、林墉的《西沙儿女》、陈永锵的《智斗三妖仙》、卢延光的《强中更有强中手》、张绍城的《醉八仙》等等。

叶家斌:“文革”前,上海是连环画的唯一创作基地,有画连环画的专业人员,当时受印刷条件的限制,多是黑白的单色连环画。“文革”后,一大批画家没有用武之地,大量人才涌入到这个行列中,百花齐放,连环画也慢慢地有色彩了。当时连环画的稿费的确挺高,一幅画的稿费可以有三十多块钱,一套连环画上百幅,稿费就有几千块钱,这在当时是很可观的一笔收入。

梁培龙:但这也直接导致了连环画后来的衰落。各行各业的人疯狂涌入连环画这个行业,当时每个出版社都设立了连环画编辑室。就像房地产行业一样,当大家都热衷于建楼、炒楼之后,紧跟着就会出现泛滥而过剩的局面。

叶家斌:没错,从1986年开始,连环画出版泛滥,出版社的仓库中大量堆积,被迫紧急刹车,自此开始走下坡路。

在这期间,许多海外新形式的连环画,包括卡通动漫流入国内市场,受到很多青少年的喜欢。当时以连环画为经济支柱的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有一段时间甚至改成了美术室。到了现在,连环画日渐走向了边缘化,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绝大多数当年的连环画画家,比如卢延光、黄穗中、梁培龙和我等一大批人,现在都转向画国画了。

梁培龙:但应该承认的是,以前的连环画和现在的卡通漫画,在艺术水准上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连环画对构图、人物造型、服饰、动态和情节要求都非常高,画家只有通过长期的钻研和磨炼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而现在许多年轻人只是临摹几本卡通动漫,就敢拿作品去参加展览。

主持人: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年画连环画系,通常美院特别设立的专业可以看成是一种画种。这是否意味着,连环画也是一种画种?

叶家斌:我认为连环画应该是一种出版形式。虽然连环画有其本身的特色,但严格来说它不是一种画种,因为任何一个画种都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

但连环画的创作与单幅画的创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单幅画创作的时候,注重的是在一个画面里表现丰富的内容,而连环画是由多图来表现一个内容,每一幅图都有情节,就像影视里一个个的分镜头。线描(也称白描)、素描、水墨、木刻、电影、水粉等表现形式都可以用在连环画上,比如当年在国内影响很大的《人到中年》,尤劲东用的就是水粉画。当然白描还是连环画创作的主要技法,如贺友直的《山乡巨变》,就是中国连环画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叁哪些因素影响连环画收藏价值?

主持人:连环画的收藏队伍现在有多大?影响连环画收藏价值的都有哪些要素?

朱劲松:现在连环画的收藏群体号称有几万人。一套连环画市场价值的高低,跟出版时间、品相都有着很大的关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连环画,现在的市场价格是最高的,民国之前和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都会相对便宜,越往后就越便宜。

连环画品相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我们“连友”经常说的“十品”即全新,通常是出版社库存的未流通到市面上的书;“九品”是被翻页过,有稍许的破损;品相越低,价格越低。现在一些品相好、数量少的连环画,一本可以卖到几千元,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品相好的很多几百块钱一本,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大概是七八十块钱一本。

另外,发行量也是决定连环画价格的一大原因。比如1950年出版的《土地》,印数7000册,1962年出版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印数3000册,比同年代出版的其他作品印数少十倍到几十倍,而《人生》、《斗牛》等获奖作品,只印刷了1000册,比那些印数高达几十万、几百万的作品,少了上百、上千倍,这些稀少的作品显然收藏价值更高。

主持人:连环画的题材很多,有古典文学名著题材如《三国演义》、《水浒》、《西厢记》、《杨家将》;也有神话传说题材如《西游记》、《聊斋》、《白蛇传》;现代题材如《铁道游击队》、《白毛女》、《山乡巨变》;外国题材如《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等等。由此衍生出很多专题收藏,不同的收藏专题,价值是否有高低?

梁培龙:中国出版过的连环画数量太多,要全部收齐基本上没可能。所以很多连环画的藏家都会选择不同的收藏专题,这主要还是出于自己的喜好,取决于精力和财力。很多藏家一开始什么都收,但最后只选择其中两三个专题系统收藏。比如崔永元,他就专门收藏电影连环画。

叶家斌:连环画的收藏很大是出于一种怀旧的心理,越老越好。另一个是求“齐”,如果一套喜爱的连环画就差几本就能成套的话,很多藏家都会想方设法去凑齐它,这种急切的心理跟收集邮票是一样的。

朱劲松:早年我收藏连环画就显得很疯狂,如《清兵入塞》就是我专程飞去上海购买的,终于使我的二十五集《李自成》套书能够大团圆。这么多年来我已经积累了一万二千多本连环画,收藏数量也可排在全国连环画收藏者的前列了。在这行出名了,慢慢地收藏也就轻松多了,当有我需要的书时,连环画专卖店的朋友就会发来信息,网上购买也方便。

肆什么样的连环画市价最高?

主持人:旧版的连环画肯定是市场追捧的对象,还有很多再版的连环画,有没有收藏价值?

朱劲松:这说的是连环画的版次。版次即连环画出版的次第,首次出版的叫“第一版”或“初版”,重新出版的叫“第二版”或“再版”,甚至“第三版”、“第四版”,有的老版本重新出版,还有叫“新一版”、“新二版”的。

再版的连环画还分普及版和收藏版两种规格,收藏版的再版,又分精致版和宣纸版,同时会请名家题字或加上小插图。有些受欢迎的题材,还以限量出版的形式来吸引爱好者购买。

再版的连环画最高峰时印量达八千本,后来一般降到了三千至五千本,不是因为收藏阅读群体缩小了,而是可供再版的资源已经利用得差不多了,有的出版社一份原稿都做出了十多种版本的再版连环画来,大家都在最大可能地重复利用以前的资源。

但如果说升值潜力,目前市场价值最高的,是当年的连环画原稿,特别是名家的手稿,拍卖价格都非常高。广州一些连环画的二手商,光靠倒腾旧连环画就能买下两套房,估计赚的就是连环画原稿的钱。

主持人:连环画的手稿不是应该归出版社所有吗,怎么会流入市场?

梁培龙:以前一方面是作者保护手稿的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出版社也极少主动退回手稿。一本连环画的手稿厚厚一大叠,出版社根本没地方存放,很多都当废纸卖掉了,现在拍卖市场上的名人手稿,有不少就是从废品站流出的。

主持人:现在收藏连环画有什么渠道?

朱劲松:现在收藏连环画主要通过网上,在网上有许多网店,大家会把一些老版的书和新版的书拍了图片摆在网上,有买家购买后才解冻,交易基本问题不大。

另外还有连环画的二手市场,比如广州的纵原邮币卡市场,可以实物交易,可以议价,你需要什么品种,收藏某个专题,只要和店主说,他就会在全国通过各种途径去找,有新书到货就会主动通知收藏家。

哪些连环画值得收藏?

延伸阅读

一、稀有作品。一是年代久远的作品,比如民国时期乃至清代及其以前的,还有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出版的连环画,经过年久、战乱、天灾、人祸的摧残和毁坏,存世量较少;二是“文革”前出版的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话故事、宫廷轶事等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在“文革”和四清中被当作“四旧”烧毁。三是印数较少的作品。

二、初版初印,即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连环画。这种版次的连环画,字、画醒目、真切,笔画、线条、墨迹均匀、清晰。而且,凡初版初印的作品,都是由文字、绘画作者亲自校对、审阅、把关和检查、验收而印刷成书的,差错极少,比起再版再印或出版多印、多版多印的连册质量、效果要好得多。

三、不同版本。档次较高的名家名作,往往有平装本、精装本、线装本之分和20开、48开、60开或64开之别等等。如能把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全部收齐,实在不易,因此它才具有收藏价值。

四、重大题材。就是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能反映一个时代或一个历史阶段、历史事件整个风貌的连环画,例如《鸡毛信》、《红岩》等。

五、“文革”作品。这个时期的连环画,作为一个特殊历史阶段的特殊产物,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文革”味越浓收藏价值越高。

六、文学名著。这些作品多由著名连环画家和其他画家精心绘制,珍品佳作居多。

七、获奖作品。是著名连环画家们的优秀之作,发行量少。少而精,正是获奖作品的收藏价值所在,如《地球的红飘带》。

八、名家名作。获奖作品是“少而精”的精品,而其他名家名作则是“多而佳”的佳作,比如王叔晖的获奖作品只有《西厢记》一部,而她绘画的《生死牌》、《杨门女将》等都是难得的力作。

部分连环画原稿拍卖成交纪录(数据来源:雅昌艺术网)

拍品名称                                        成交价(元)    拍卖日期      拍卖公司

关山月《连环画精品-虾球传·山长水远》原稿       3920万          2012-10-21    兰亭拍卖

刘文西《秃鹰崖擒匪记》连环画原稿                1322.5万        2011-06-02    北京保利

陈少梅《湖南老共产党员——孔十爹》连环画手稿    1120万          2010-12-22    中博国际

朱新建《带血的情报》连环画手稿                  42.56万         2014-06-14    北京荣宝

张行吉 张国兵《小蝌蚪找妈妈》连环画原稿         4.83万          2014-05-03    西泠拍卖

上一条:画说党史育新生——“中国出版集    下一条:百年无废纸 收藏小人书找回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