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业内新闻>动漫前线
动漫产业,能否多些《花木兰》和《功夫熊猫》
来源:新民网   2009-07-28 12:23:56

    《花木兰》、《功夫熊猫》,这些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片吸引了国人的眼球,给予我们一个启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技术结合起来,既是受众熟悉的文化意象,又超出传统自身,是动漫作品走向成功的路径之一。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动画艺术专业老师薛峰认为,《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在国内的成功,证明了国内传统文化的魅力。

  《花木兰》、《功夫熊猫》,这些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片吸引了国人的眼球,给予我们一个启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技术结合起来,既是受众熟悉的文化意象,又超出传统自身,是动漫作品走向成功的路径之一。

  南京鸿鹰动漫娱乐有限公司位于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以动漫外包业务为主。该公司制作副总居伟琴认为,国内的动画有点偏向小孩子,而国外的动画受众层次很广,可以说从8岁到80岁。同在南京高新区的南京阿法贝多媒体有限公司则主攻原创动漫。董事长何春美认为,国内很多动画片都是大人写给小孩子看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都是大人的,却生搬硬套到孩子身上,寓教于乐过于注重教了,忽视了乐,使得小孩子不爱看。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动画艺术专业老师薛峰认为,《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在国内的成功,证明了国内传统文化的魅力。那么多的传统文化意象,是动漫设计制作一个巨大的题材空间。比如,无锡泥人中的阿福,可不可以唱上一曲《青花瓷》,扭动着胖胖的身躯跳一下街舞,阿僖可不可以上网写博客?

  传统文化中真正传递给人的是生活中的文化,而不仅仅简单是传统文化中的人物。何春美说:“想用传统人物做原型,需要克服社会各界对于这个人物的既定认识。”现在她正在制作《三十六计》,如何将这些计策与孩子的生活结合起来是她最头疼的事情,“如果照搬三国,孩子们会觉得陌生。”南京高新区内的多家动漫公司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他们选择了从日常社会生活出发。鸿鹰动漫的原创作品《饮茶之功夫学园》里面的人物就是国内老百姓再熟悉不过的包子、馒头、油条等食品。

  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动漫原型,需要一个好的创意。好的创意如何来?何春美认为,虽然《花木兰》、《功夫熊猫》的元素是中国的,但是将其串联起来的却是美国的幽默和快乐。薛峰告诉记者,其实从2000年以后,国内动漫界就开始注重快乐,并达成普遍共识:快乐的东西一定是有教育意义的。

  动漫产业是我省文化产业的一个新兴方向,我省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需要传承。事实上,对传统文化感到陌生的主要是80后、90后甚至00后,这是一群主要看动画片长大的人,这也是一群对于国内传统元素的动画片依然有着深深渴望的人。而且如今的部分80后已经为人父母,同时也希望了解传统文化,针对这部分人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动画片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上一条:潜伏在中国动漫产业的最大印钞机    下一条:傻傻的麦兜,给国产动漫哪些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