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业内新闻>连坛纵横
往事漫忆:小人书情结
来源:邯郸日报   2014-07-18 21:05:51

李宪民 丛台区

周末,喜到文物市场“淘宝”。一次,偶见一老伯在卖小人书,顿时,爱不释手地拿起翻看:巴掌大小的体积,微微泛黄的纸张,图文并茂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尘封已久的感觉瞬间被唤醒,童年经历的往事涨潮般涌上心头。

说起小人书,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谁没有和它结过缘呢?那时,没有电视,电影又少,小人书言简意赅,包罗万象:古今中外、神话传说、名著经典、电影戏曲……即使不认字,凭眼神、动作、表情也能把故事猜个八九不离十,因而成为老少皆宜的精神食粮。

那时,刚在村里上二年级。一天傍晚,爹从县城回来把我叫到跟前,从黑挎包里掏出一本崭新的小人书,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木偶奇遇记》的书名和封面。尽管里面的字大都不认得,但借助插图加之连蒙带猜,竟结结巴巴地说出了大致的意思,喜得爹娘直夸我是读书的料。

那几天,就连睡觉也要把它压在枕下,半夜醒来摸摸,心里才觉得踏实。这本书前后不知读过多少遍,到后来连人物的对话也背得滚瓜烂熟,才依依不舍地锁

进自己专门用来存放小人书的小木箱。

那时,一本薄点儿的小人书刚卖毛把钱,在书摊租一本看才1、2分钱,可就是这点开销,还是让好多人家不得不望“书”却步。那时,庄户人的光景过得像筛子,一个壮劳力在地里拼死累活受一天,才挣一个工分,一个工分折算几毛钱,用来量盐买油都不够,谁家还有闲钱再给孩子买书?

为满足阅读的欲望,我绞尽脑汁,挖空心思:逢年过节,挣的压岁钱再舍不得买零嘴,攒下买书;平常,家里的酱油醋用完了,自告奋勇去跑腿,一毛钱只打上8分,神不知鬼不觉就能赚2分;刷牙时故意多挤牙膏,为的是觊觎牙膏皮;甚或有一回爹喝的酒还有小半瓶,趁人不备倒掉以便卖瓶子;夏天来了,上山拾知了猴(学名:蝉脱),那时供销社一两的收购价0.7元,这是多大的诱惑!许是挣钱心切,曾多次冒险捅树上的马蜂窝,如此在和马蜂的激战中,不得不屡屡上演好莱坞大片“生死时速”。尽管跑得像兔子,最终还是被如影随形的马蜂狠狠亲几口,害得不止一次哭爹喊娘。

就这样,短短五年里,硬是完

成了上百本小人书的原始积累,足足装满一个小箱,在小伙伴面前一跃成了“暴发户”。一有空闲,便把它们取出来,一一摊在桌子上,像老葛朗台数金路易一样,贪婪地逐一检视。在这些小人书里,我不仅结识了岳飞、林则徐、刘洪、雷锋、刘胡兰等中国人;还硬是记住了保尔、冬妮娅、卓娅和舒拉、哈姆雷特等拗口的外国人名。多少次,在昏黄的油灯下,为刘胡兰视死如归而血脉贲张,为嘎子的机智勇敢击节叫好,为关羽败走麦城扼腕叹息,为黛玉葬花黯然神伤……

随着年龄增长,我由喜读“小人书”起步,过渡到爱看文史哲、中外名著等大书,进而喜欢舞文弄墨,走上热爱文学之路,迄今先后在媒体发表文章几百篇,被吸收加入各级作协。

回首昨日,我觉得一切源于“小人书”这个启蒙老师,是它陪我度过童年,让我在很小的年龄懂得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那里面的一切,让我一辈子受用不尽。

感谢你,小人书。我的启蒙老师,我的人生益友!

上一条:太仓连环画馆成古镇新景点 已接    下一条:画说党史育新生——“中国出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