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业内新闻>连坛纵横
一本连环画引发的“寻踪”之旅 追忆当年的峥嵘岁月
来源:滨州传媒网-鲁北晚报   2014-03-03 19:59:04

 
  摘要:3月1日,记者随滨州原创美术研究院院长赵先闻踏上了一次不寻常的寻根之旅,一次跨越四十年的情感印迹。

房子的老主人、现主人和赵先闻一起合影留念

杨焕清、郝支军、李爱军在翻看《虎口拔牙》

滨州传媒网-鲁北晚报讯 四十年前,他以民兵英雄为原型,创作了滨州的第一本连环画;

四十年后,他又只身回到这里“寻踪”,追忆当年的峥嵘岁月。

当年的老青砖勾起赵先闻的很多回忆

>>以民兵英雄为原型的创作

3月1日,记者随滨州原创美术研究院院长赵先闻踏上了一次不寻常的寻根之旅,一次跨越四十年的情感印迹。

1972年,时年23岁的赵先闻和乍启典、张选之一起创作了一本连环画,该连环画以邹平县焦桥镇东平村的民兵英雄郝怀友为原型,由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年3月出版了第一版,1975年2月又进行了第二次印刷,当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郝怀友出生于1922年,1939年起开始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3月入党,1951年9月,当选为全国英模大会代表,出席了全国英模会议,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民兵英雄”称号,1960年,再次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民兵英雄”称号,受到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赠送他一支步枪。1973年,主动退居二线,担任村支部副书记,1983年离职。2000年9月病逝。

在这本名为《虎口拔牙》的连环画里,讲述了抗战时期清河区民兵郝勇的抗日故事。

由于当时强调集体创作,出版时的署名是“邹平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宣传组供稿”。赵先闻感慨道,这是自己的处女作,给以后的创作和人生留下了很多的启发和启迪,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三人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工协作,没人追名逐利。更重要的是,那个时候,我们深入生活,服务社会,带着服务意识去发现、去体会现实生活中的美好,对我而言,也是一次人生灵魂的教育。”

>> 老屋青砖诉说当年的岁月

在东平村,郝怀友的儿子郝支军和儿媳李爱军早早地就在村口迎候了,时隔多年再回到这个创作起步的地方,赵先闻心情无比激动,“东平村四十年的变化太大了,我印象中的村里街道是很长的,南北向,郝老家就在南边住,村内道路很平整、很繁华,是青石铺的路。如今这里铺上了柏油路,还建有花园,居民也住上了好房子,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社区呀。”

因为身体原因,郝怀友离开村支部副书记的岗位后,就搬到了县城和儿子住在一起,家中的老屋卖与村人。循着当年的足迹,记者一行来到了郝怀友的老屋前,赵先闻努力地在记忆中寻找着当年的痕迹,“院子是变化了,北屋也进行了翻修,但北屋的墙基还是当年的老青砖。为了搞好创作,我们经常从县城骑自行车来郝老这里收集素材,然后再回去创作,前后历时几个月。”

因为是第一次搞连环画的创作,对他们三人而言也是一个挑战,先去体验生活,搜集素材,画好速写,设计场景,设计人物,再根据特长大体分工,乍启典画道具,赵先闻画人物,张选之进行勾线,最后进行统一修订,因为是分工创作,大家经常在一起切磋,讨论定稿。

“连环画是连续的场景,要求前后连贯统一,不能出现前后页码画面穿帮的情况,为此,我们将人物造型、服装,甚至脸型先确定好,然后再画出来,当时没有如今的电脑等工具,我们就先用毛笔在32开的纸上画,画好之后再进行定稿。几经修改,1973年3月,这本连环画终于出版了,集体智慧结出了美丽之花。”赵先闻说。

>> 压在心底40年的梦终于圆了

郝支军拿出了自己珍藏的《虎口拔牙》连环画,赵先闻双手接过来,神情凝重地仔细翻了起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这个画本出版后,因为当时在惠民县包村,我并没有看到,也不知道社会反响如何,今天终于看到了,四十年的梦圆了,太激动了。”

在同来的市服务业发展局局长杨焕清的提议下,赵先闻郑重地在连环画上签字“这是滨州历史上第一本连环画,也是我与乍启典先生、张选之先生合作的第一本连环画,赵先闻,2014年3月1日。”杨焕清也郑重地写下了“赵院长长期寻找当年的少年作,今天看到了郝支军同志的收藏本,感慨万千,真诚表达一位艺术家的感情,至此证。”

在赵先闻的记忆里,郝怀友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人,“面对着这样的大英雄,我们都很尊敬他,他没有一丝的架子,浑身充满着一种正气的力量,接触之后会发现,他是一个很朴实、很善良的人,在这里拥有着极高的威望,百姓都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他不但是一个铁骨铮铮的人,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在敌人的眼皮底下闹革命,除汉奸,其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深深地影响着我这几十年的人生,激励我不断前进。”(记者 孙洪师 通讯员 衣艳强)

 

上一条:“小人书”点亮文化梦想    下一条:南京连环画交流会名家荟萃,“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