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业内新闻>动漫前线
急功近利,只会制造“文化垃圾”
来源:新民晚报   2013-11-03 17:39:26

  急功近利,只会制造“文化垃圾” ——访中国动画学会常务理事张天晓

  本报记者 曹刚 实习生 夏之冬

  中国的动画年产量超过20万分钟,堪称世界第一,产值却只有日本的零头,为什么?国产片数不胜数,许多中国孩子为何还是被日本和美国片深深吸引?我国动画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到底在哪里?每年几乎都有一些默默无闻的动画从业者,忽然一鸣惊人,随后却再无下文,原因何在?国产动画片的优秀代表《喜羊羊与灰太狼》被点名批评,要求整改,冤不冤?

  国内动画行业近年来越来越热闹,且听中国动画学会常务理事张天晓讲述这些热闹背后的门道。

  别指望个人艺术家变成“航母”,改变业界

  记者:你知道最近网上流行的独立动画短片《入学考试》吗?对我国的动画自由职业者这个群体怎么看?

  张天晓:我听说了,但还没来得及看,这样的个人艺术家其实我国一直都有,十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现在的动画产业之所以被称为“产业”,就是因为分工明确,有专业的制片人、导演、编剧和技术人员。个人制作者并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始终只能是个人艺术家,不能指望他们变成“航空母舰”,有一天来改变动画业界。

  创意和钱的关系不大,个人艺术家们经常能想出很牛的点子,让人眼前一亮,但要想有持续的影响力,一定还需要有投资,有企业家的参与,有专业的包装。

  记者:有网友评论《入学考试》说,业余的制作者做出了不亚于美国皮克斯的水平,你怎么看?

  张天晓:这类评价太业余,我认为皮克斯的制作水平目前还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在动画行业,人才、技术都需要积累,我国的人力、物力、技术都远远不及国际先进水平。皮克斯的投资动辄成百上千万美元,个人制作者没法比。个人苦心孤诣几个月,或许能做出几分钟高质量短片,但是这和“水平不亚于皮克斯”完全是两个概念。记者:中国有很多公司在为欧美和日本动画片做外包、代工,技术怎么样?

  张天晓:首先,要看我们的代工内容,大多数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做一些中间帧、上色工作。一些从业者上了年纪,有“电脑恐惧症”,慢慢退出了一线,年轻人又不能及时顶上。我们的制作技术,说实话和十年前相比反而大大倒退了。

  学校的教育也有问题。动画行业是什么?说到底是蓝领,是一门技术活。但现在学校的动画专业全在教设计、教导演,不重视基础。结果教出来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功底都不具备,进了企业都没法做事。

  与世界先进的最大差距,是讲故事能力

  记者:你认为中国的动画行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最大差距在哪里?是技术吗?

  张天晓:关于技术这个问题,其实很难说。我们国家的总体水平并不高,但也有一些不错的作品。像前几年上海文广参与制作的《风云决》,水准就比较高,最近取得不俗票房的《魁拔》,水平也还可以。

  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最大差距不是技术,而是讲故事的能力。

  我们的许多制作者和编剧根本不会讲故事。打个比方,我想做一部面向低幼,也就是3至5岁年龄层的动画,希望找国内编剧来写一个剧本。许多人自告奋勇,没有人会说“我写不来”,反正拿到篮子里都是菜,不管行不行,先把活揽下来再说。最后写出来的东西,简直读不下去,怎么给孩子看?

  而在欧洲,编剧会如实告诉你,他的专业是写5到8岁或者8到10岁年龄段,不擅长低幼剧本,再向你推荐几个合适人选。要知道虽然只差几岁,但不同年龄层的剧本简直天差地别。

  这个问题,再深究下去是制片人、投资商的问题。他们动不动就喜欢说“剧本是灵魂”“本子最重要”,结果在编剧上投的钱却总是少得可怜。编剧收入低,又怎么能留得住人才,要求他们写出好剧本来呢?结果优秀的编剧都跑去写电视剧剧本了,差一点的,才留下来写动画片。

  许多中国小孩都喜欢看美国和日本动画片,为什么?画面和技术还是其次,关键是人家的故事吸引人,优秀编剧的收入高,所以总能源源不断推出好作品。我们写不出好故事,凭什么让小孩子来看?

  如果法国播喜羊羊,台长第二天就会下台

  记者:最近,中国的一些动画片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受到了“暴力、粗俗”的指责,要求整改,你怎么看?

  张天晓:我很赞同。动画片的主要受众是小朋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我们的动画片能完成这些任务吗?

  拿《喜羊羊与灰太狼》来说,是一部好作品,喜羊羊、懒羊羊等形象生动可爱,对年轻白领来说,是很好的消遣娱乐载体。但是放在电视台的少儿频道放就不合适,会害了孩子。灰太狼天天被平底锅打,小朋友看到就容易模仿。这是国内近年来相对成功的一部动画片,政府支持无可厚非,但是少儿频道对这些暴力粗俗元素应该严格把关,不能为了追求收视率而丢掉社会责任。

  《喜羊羊与灰太狼》当年打算推向国际市场时我就说过,最多只能去亚洲市场,绝对去不了欧美,为什么?如果法国播出了这部动画片,那么电视台台长第二天就会下台。事实上,这部片子可能连法方的审片都通过不了。

  记者:在我国动画市场,“电视台购买动画片价格过低”饱受质疑,近年来有改善吗?

  张天晓:没有改善,甚至更糟,电视台收购价越来越低。本来,动画片一分钟制作成本要几千、上万元,而电视台的收购价就只有几百甚至几十元。现在,更有些玩具厂商投资拍摄的动画片,完全是以做广告的套路在做,就是想卖玩具,所以愿意倒贴钱给电视台播出,进一步压低了动画片的市场价格,动画生产者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各家电视台的少儿频道本身生存得也不好。频道独立经营,收入较少,能用来买动画片的资金也不宽裕,导致生产者对待动画片“怎么便宜怎么做”。你说再这样发展下去,中国动画什么时候才能赶上世界水平?

  要知道哪些值得拍,要容忍慢工出细活

  记者:中国的动画年产量堪称世界第一,产值却只有日本的零头。如何评价这一现状?

  张天晓:产量高,产值小,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生产了太多垃圾。不客气地说,我国每年生产的动画片中,八九成连国内市场的及格线都达不到,更别说推向国际市场了。迪士尼多牛,人家一部动画片从策划到拍成平均要花10年,光剧本就要熬上一到两年。而我国最快的动画片从策划算起,不过半年时间,难道我们真的比迪士尼还厉害?急功近利的结果,就是制造出没人要看的文化垃圾。

  国产动画片年产量高达20多万分钟,没什么好骄傲的,因为其中根本没有多少好作品。要是我们有了国际影响力的作品,哪怕产量只有两千分钟,也比现在强。

  动画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小部分,却关乎培养祖国下一代的大计。小朋友都喜欢看日本、美国的动漫,逐渐就会对他们的文化、国家产生认同。如果低质量动画片继续泛滥,我真担心我们这一代动画人会成为罪人。

  记者:你觉得中国动画行业的出路在哪里?是否需要更多政策扶持?

  张天晓:我国政府目前对动画产业的扶持政策已足够多、足够好。从业者应把更多精力放在研究市场上,尽快找到立足之地。

  管理部门也需理解国际市场,知道哪些动画片题材能有影响力,能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说白了,就是得知道哪些动画片值得拍,哪些不值得拍。

  从业30多年,我最大的感触是,这个行业太浮躁,今天刚谈完,明天恨不得就让艺术家把成品拿出来,这怎么可能?

  企业家和艺术家是动画行业的两大支柱,双方需要平心静气地合作。企业家要给艺术家十年磨一剑的时间,政府在扶持时也应该不催不赶,容忍慢工出细活的创作。

  张天晓,1963年出生,上海今日动画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化部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硕士生导师,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

  1989年,他离开上海电视台动画制片厂,留学法国,进入全球知名动画学院郭布兰视觉艺术学院,1998年归国后创立今日动画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2002年,他任中方总导演,与法国合拍动画片《马丁的早晨》,入围有“动画界奥斯卡”之称的“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20多个欧美国家的电视台购买此片电视播映权。

  2003年,张天晓出任总导演,与法国合拍动画电影《中华小子》,凭借5分钟样片参加戛纳秋季电视节,向全球预售价值4000万元的电视播映权,影片还未开拍就收回了成本。《中华小子》在一年内横扫法国动画片市场,勇夺收视冠军。

上一条:动漫产业 创新之城的美丽风景    下一条:11月7日首届上海国际童书展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