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业内新闻>连坛纵横
18年后文庙只剩1元门票未变 曾经热闹淘书场景难现
来源:东方网 作者:钟晖   2013-07-30 20:57:03

  

  作者:钟晖

  据《新闻晨报》报道,有一种书,陪伴了我们整个少年人生。那通俗的文字,生动的画面,讲述着一个个趣味浓郁的故事,深深印嵌心田,直到成年还记忆犹新。那就是我们久违了的64开本连环画“小人书”。1995年底,为了找回丢失了多年的连环画,我第一次去文庙淘书。到1998年,我与文庙已结缘3年,寒来暑往,风雨不辍,收到数千册连环画。我的连环画乐趣,也是找寻儿时记忆的梦想,终于在文庙得到圆满。

  那时在文庙,收小人书的有好几位我的竞争者。周日一大早,我7点出门,赶在文庙开门前1小时到达,对部分摊主“守候伏击”,“截获”他们带来的心仪之物,必须先下手为强,以免落入竞争者之手。卖主见我“急吼吼”的样子,乘机斩我“温柔一刀”,我还志得意满。不过十几年过去,这些被“斩”后得来的小人书,早已是身价百倍。

  好在文庙也不全都是“坑子”,我也享受过惊喜,也收获到情谊。有一位程光胜先生经常有好东西带来文庙出售,如今的他已经是全国知名的扑克牌收藏大家,还为中央电视台做过收藏节目。当时,光胜在文庙见我逢市必到、寻寻觅觅,为了拿下喜欢的对象不惜工本,似乎动了恻隐之心,特意将一大箱电影连环画奉送给我。虽然那时还没有到连环画收藏高潮,这一箱电影连环画当时看来并不是很金贵,但我还是过意不去,一定要有所表示。他却说:“卖给你就没有意思了。我不是收藏连环画的,放着也没用,应该送给像你这样着迷的人。”我回家一看,这300多册电影连环画,都是全新品相,还夹杂着十几册文革前出版的绘画本,其中有上海人美社1965年出版的全新的《红灯记》,名家顾炳鑫、韩和平等绘图,这本连环画那时售价二三十元,如今的收藏价至少在3000元以上。

  在文庙,我也收过“不义之财”,愧疚至今。那天气温高达37℃,一个上午淘下来,大家一无所获,人人汗流浃背。中午时分热得实在受不了,有人说“太热了,大家撤了吧”。我暗暗思忖“我和你们一起走,再杀个回马枪,看看下午有没有运气”。真的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下午两点过后,只见一名中学生来到文庙,手里拎着个塑料马夹袋。我上前打探,小孩从袋里拿出本《红楼梦》连环画,九成新,1958年上海人美版的,要价每本4元。我内心一阵狂喜,察看四下见无人打扰,赶紧拉着小孩来到文庙孔子像后面的僻静处,将小孩带来的12本《红楼梦》悉数收下,48元。其实,当时这样品相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人美版《红楼梦》的收藏价每本已达70元左右,小孩开价真是太便宜了,我事后想想有点愧疚,对小孩太不诚实了。

  1995年底,当时连环画收藏还未达到高潮。文革前的“小人书”,品相好的一般在15元至50元之间;文革期间的1元至5元之间,文革样板戏连环画在10元至200元之间;文革后出版的“小人书”,售价一般在1元至10元之间。1997年开始,旧“小人书”炙手可热,仿佛成了“古董”,在文庙市场,你至少要付出原价一百倍以上的价格,才能买到一本八成新的老版本“小人书”。

  1996年元旦,正好是我写稿值班。当天我去文庙淘书,一方面也是去采访元旦稿件。当天发回一篇特写《活抢细淘小人书元旦文庙见闻》,元月2日《消费报》头版头条刊登。这是上海第一篇报道连环画收藏的报道,我见到有人拿着这张报纸在文庙作为收藏依据。之后,我又连续报道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计划重版老连环画的信息。1997年,我从文庙又采写了消息《连环画收藏热出现降温之势》,被当天《新民晚报》的“早新闻”栏目转载。若干年后,很多连环画收藏老友看见我就说:“上海连环画收藏热是被侬"炒"出来的啊。”

  1997年夏天,文庙人潮愈加汹涌。记得那时许多做旧书生意的老户头,星期天一大早就要去文庙临时租摊售书,孰料全部120个摊位几天前已被先来者整月包租,迟到者只好退而求其次,在大门外解开大包小包就地设摊。一时间,文庙门里门外,大小摊位鳞次栉比,拥挤不堪。上海精密仪器厂职工孙维荣当时在文庙已做了7年图书生意,还是第一次遇到租不到摊位的事,尽管那天他清晨5点已在办理租摊的窗口前排队。

  那时候,很多人去文庙是为了加入连环画收藏大军。新编原创的“小人书”在书店消失久矣,读者依然惦记着它,即使是重版本也很“抢手”。在文庙,即使是重新版的一套人民美术出版社的64开“小人书”,也被大家踊跃争购。家长带着孩子,当场拿出装在盒子里的《鸡毛信》、《我要读书》、《高尔基三部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翻阅起来,好像碰到老朋友那般欣喜,还给身边的孩子介绍着:“这是爸爸妈妈过去读过的书。”这套人美社的“小人书”刚一露面就很抢手,最后连不成套的零散的几本也被淘走,有的还询问:“这种"小人书"啥时候再有得买?”

  当时,一位每周来文庙的大学生告诉我,新书价格偏高,来文庙淘书,一是图便宜,二是能淘到书店里没有的书,一些冷门稀少的书刊报纸在这里都能看到,很开眼界。他说自己家里也堆了不少旧书,也想到这里来摆个书摊。这位学生感叹,连环画的选题极为广泛,中外故事,人物传记,文学名著的改编等都可进入,作为文画有机统一的艺术形式,连环画带给读者的是文学和绘画兼容的双重享受,这是其他图书品种所无法替代的。上海目前仅有文庙一处旧书市场可供调剂连环画,真是太少太少了!

  四面八方赶往南市文庙选购旧书的读者持续猛增,到1996年9月,每个开放日的人流已突破6000人次。部分下岗职工、外来人员,将收购、销售旧书作为经济来源,纷纷涌向文庙包租摊位,使沪上仅有的这处旧书交易市场出现从未有过的饱和膨胀态势。他们平日从动迁居民家中,以及亲朋好友、书店收购的旧书来文庙租摊做生意。当时每处摊位周日一天销售额一般在200元至400元。

  十八年过去了,我已经好多年没去文庙了。一位“连友”告诉我:“现在的文庙和你那时不同了,当时人多热闹,书摊从棂星门入口处一直要摆到大殿门口,院子里、回廊上,几乎被一个挨着一个的书摊占满了,人挤人,感觉连脚也没地方放。如今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文庙书摊少了,来淘书的人也没以前多了,就连书的质量也不如从前了,除了1元门票价没变,好像什么都不一样了。”

 

上一条:《抗美援朝故事集》连环画出版    下一条:小人书身价飞涨 论套卖叫价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