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业内新闻>连坛纵横
老齐和他的小人书
来源:黄河日报   2013-04-02 18:55:13

  说起小人书,大家都不陌生。几十年前,物质和精神文明都很匮乏,小人书就成了孩子的精神食粮。

  小人书又叫连环画,或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据此绘制多页生动的画幅而成。当年的小人书是64开纸大小,纸质粗糙。如今的各大书店里,已经寻觅不到小人书的影子了,成了收藏者眼中的珍宝。

  3月27日,退休职工老齐给记者讲述了他和小人书的故事。

    同学们一起看一本小人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连胡猜带瞎编……

    50多岁的老齐是铁路上的一名退休职工,说起话来语速很快,字里行间透着幽默,是个精神的“老小伙”。提起小人书,老齐有讲不完的故事。

   “我上小学四年级就开始看小人书了,那时候,一个班也没有几本小人书,都是一群人看一本。拿书的同学看得快,翻页也快,看得慢的同学就不让了,为此还吵过嘴、打过架。有一次,我们看一本叫《刁梨贩》的小人书,讲的是一个吝啬刻薄的卖梨小贩被神仙化身的老者整治的故事。大家看得十分着迷,还闹出了笑话,把‘贩’字念成了‘板’。那时,我们有很多不认识的字,就连胡猜带瞎编往下看。老师听见我们念错了字,就把她的字典借给我们。那个年代不像现在,不是人人都有字典。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老师的字典。查字典的习惯,我保持了几十年,这还要感谢小人书啊。”老齐笑着说。

   “我10岁那年,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本小人书——《三笔血债》。《三笔血债》讲的是地主剥削贫苦农民的故事。我买这本小人书纯属偶然。我听说新华书店卖《动脑筋的爷爷》,就恳求了母亲很长时间,她给了我2块钱。那会儿的新华书店在现在的临河解放西街那一带,我家在火车站旁边,去趟书店得走一上午。我母亲从来没给过我这么多钱,平时就给几分钱或一毛钱。当时她好像没有零钱,让我买完书把零钱给她找回去。我在书店没找到《动脑筋的爷爷》,就挑了一本最便宜的《三笔血债》。往回走的路上,天气有点儿热,就把褂子脱了。我生怕小人书被揉皱了,就用衣服包起来。走着走着,我觉见抱着的衣服里少东西了,一摸是书不见了。当时我那个着急呀,就好像丢了辆自行车那么严重。我急着返回去找,后来在一个土坑里找到了书,吓出了一身冷汗。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小人书多数是讲述英雄故事的,雷锋、欧阳海、王杰这些人物都是小人书的主人公。我最喜欢的是《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三毛盼解放》。我当时还是个孩子,觉得三毛系列的小人书很好看,能找到孩童的乐趣。有一次,我去邻居家和小朋友一起看小人书,两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有争议,就打了起来,他把我的算术书撕烂了,我把他的语文书踩坏了……”老齐说。

    上班后和同事去包头的书摊上租书看,一毛钱能看6本,一碗挂面一毛四

    小人书陪老齐走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直到参加工作后,他依然对小人书爱不释手。1982年,老齐20多岁,常有出差的机会。老齐说:“我跟同事出差,大家都在车上看小人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我还记得包头东河文化宫门口有小贩摆摊租小人书,看一本两分钱,一毛钱能看6本。我们几个大小伙子坐在小凳子上,在小摊前一看就是几个小时。那时候吃碗挂面才1毛4分钱,我们都舍不得吃,看小人书倒不嫌贵。”

  老齐打开书柜,给记者介绍他收集的各种小人书。他说:“小人书丢了不少,当年,《杨家将》、《岳飞传》、《岳云传》、《三毛流浪记》一系列小人书我都有,现在没了。我女儿出嫁时,我把珍藏的小人书送她,她还不要,说是没地方放,我觉得这是我最珍贵的收藏品。我家里的东西什么都能外借,就是书不外借。”

  小人书给老齐这代人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小人书上的人物也被搬上了荧屏,这些人物和故事让老齐一生难忘。如今说起小人书上的人物和故事,老齐张口就来,恍若昨日。

  记者 李博 实习记者 诸葛正易

上一条:临安要把“忠孝仁义”搬上连环画    下一条:往事漫忆:儿时的小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