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业内新闻>连坛纵横
藏在“小人书”背后的记忆
来源:福建日报   2012-05-28 22:01:51

  早就听说德化县城曾启泉老师家中藏有很多珍贵的“小人书”,近日终于有幸来到曾老师家中,一睹这些“小人书”的真颜。

  “小人书”又名连环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上世纪90年代后,小人书以收藏品的身份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尤其是一些名家作品和特殊历史时期作品,更是价格不菲。

  “借鸡生蛋”话来源

  看着曾老师打开顶层的几排大书柜,一本本的小人书静静地依偎在一起,我们感叹:“这么多小人书,怕有上千本吧?”曾老师笑笑说,“现在有两千多本,而且大部分是幼时就收集来的,已经隔了近40年了。”他小心翼翼地拿出这些珍藏,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都是生活逼出来的呀”,回忆起收藏小人书的初衷,曾老师坦言。那是1972年,那时他才7岁,因为家境不好,当老师的父亲又被下放到乡下,大哥也从高中辍学回家,找了个苦力活挑起家庭的生计,几个兄弟姐妹也都想出去找点活干,靠自己赚学费上学。

  聪明的曾老师想出了一个“借鸡生蛋”的赚钱妙招,他偷偷拿来父亲的印章写下借条向邻里挨家借小人书,借来二十几本后,拿到大街上出租赚钱,好看的一本一分钱,不好看的有破损的三本一分钱。赚钱后就把借来的小人书还给人家,自己买小人书来出租。久而久之,邻里也都知道了这个鬼灵精,也大多乐意把小人书借给他,有的甚至好几个月也没向他催要。两年后,他就把借来的小人书都还了,自己也有了一百多本的书可以出租。4年后,父亲恢复工作后叫停了他的租书时,他已经有两千多本的小人书了。

  巧用“编号”成妙招

  “您收藏的小人书怎么这么多没有封面?”面对疑问,曾老师向我们介绍起他那段难忘的租书经历。刚开始租书时,因为只借来20多本,把书往箱里一放,谁要借就从里面挑出来。后来小人书的数量慢慢多了,从箱子里找就很不方便了,就做了一个木架,把书摆上去,但好几次都是摆上100本,下午收回来却只有90本了,或者有的精彩页面被人撕走了。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妙招,把小人书的封面都撕下来贴到一张大的牛皮纸上,给小人书编上编号确立身份。谁要借哪一本就先登记然后从箱里找出来,回收时仔细检查小人书的完整情况,丢失和破损的现象就慢慢的减少了。曾老师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小人书编号最高编到了“2094”。

  说到他的这个“发明”,曾老师洋洋自得,还给我们讲了一件趣事。前段时间,他偶然和一位瓷厂老板吃饭,没想到介绍时,那老板非常惊讶地说道:“你就是那时在三角街摆摊出租小人书的那位啊。我对你用牛皮纸制作的目录印象太深了,那时我口袋的钱可差不多被你赚了哦 !”

  年近半百仍“坚持”

  “从某个角度来说,连环画也是一种美术作品,不但故事生动,而且有着很高的绘画水平。”曾老师拿起自己喜爱的一本《关汉卿》介绍说,“你看这本,是上海岭南美工学院出版的,不但故事生动,最突出的是画中人物的美感。你看,里面的人物身材都是按1∶7的比例画成的,非常富有美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在展示连环画时,几近半百之年的曾老师仍开心得像个孩子,“你们再看这套48本《三国演义》,上个月还有一家餐厅装修时慕名来找我借这套书去画壁画,装点餐厅的文化氛围呢。”

  近40年的收藏经历,已使曾老师成了行家。谈到这些书的经济价值,曾老师笑着说,收藏带给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闲暇时,他喜欢把它们拿出来翻翻,细细欣赏、慢慢品味,或回忆一下童年的经历,或揣摩一番绘画的技法,别有一番滋味。

  当问及他最喜欢的小人书时,曾老师告诉我们,他对自己曾经拥有的连环画中印象最深的是《铁道游击队》,因为这是他获得的第一套小人书。当时非常喜欢这套连环画,知道邻居的一个同龄人手上有,他就跑去民兵打靶的地方挖弹芯,用五颗弹芯换一本的代价交换而来。因为这套书共有十本,只有他的摊上有完整的一套,租的人最多。可惜后来在一次搬家过程中丢失了一箱小人书,而这套刚好就在这一箱里。后来通过多种方式想找到这套连环画,都没能如愿。“现在市面上,这套58年版的《铁道游击队》品相好的话可以卖到5000多元。”说着这些,虽然时间已过去那么久,他仍懊悔不已。

  临别,曾老师又让我们看了他最近买的《三十六计》等小人书。他说:“虽然这些再版的价值不高,但我收的是故事,藏的是记忆啊!”  上一条:“小人书”值钱了    下一条:《女篮5号》连环画将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