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业内新闻>连坛纵横
那些年的“小人书”情结
来源:美术报   2012-05-16 18:48:07

  本报记者 叶芳芳

  那些年,最幸福的是,有连环画《三国演义》、《红楼梦》、《西厢记》的陪伴;那些年,最惬意的是,放假沉浸在“小人书”的世界里,如痴如醉;那些年,最焦急的是,正看到兴头上,家长突然把灯关掉,心就停在了书的那一页。

  曾经,连环画(即“小人书”)风靡一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曾发出过指示:连环画不仅孩子看,大人也看;识字不多的人看,有知识的人也看。由此开创了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我国连环画创作出版的辉煌时期。以至在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时代里,几分、几毛钱一本的“小人书”成为了“50后”、“60后”、“70后”的启蒙读物。

  但在上世纪90年代,外来的卡通漫画势力的“入侵”,加上连环画本身脚本多出于改编,以及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流于粗制滥造等原因,连环画在辉煌了近半个世纪后突然“休克”,从大众视野走向了收藏市场。连环画的境遇这样,年画、宣传画也如此,遭受时代的冲击而后日渐没落。

  连环画为何如此不堪一击?有人认为,大众通俗文化很容易找到替代品,正如年画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挂历也只是昙花一现。“小人书”在媒体发达的今日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进入了“终结时代”,即便连环画有重出江湖之势,却再难以满足年轻一代的精神需要了。

  实际上,许多知名画家的早期创作,都与连环画有关。陆俨少、贺友直、程十发、刘旦宅、刘继卣、丰子恺、罗工柳、古元、叶浅予、朱新昌……这些在中国当代画坛响当当的人物,当年都在方寸天地中耕耘过。

  回望当初,连环画能够在一段时期内如此辉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本身来源于生活。在有限的画面中,反映出最贴近生活的内容,使得其历久弥新。正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文艺创作需以生活为源泉,为人民而创作。再看看现在的艺术作品,闭门造车、脱离现实、跟风炒作、商品化、低俗化……怪象频见,所谓的艺术家,恐怕早已忘却了最初所追求的艺术的根本。

  如今,当连环画只能在旧书摊前搜寻到时,一场场“国际动漫节”却在各地陆续上演,其火爆之势,让人不由心生念想:中国动漫会不会成为未来的“连环画”?

  事物发展都是相对的,“从中心走向边缘”,这也是连环画留给当下的思考。中国动漫要有健康而乐观的未来,就需要抓住时机,在艺术创作上提升层次。摆脱低质量、低投入、信息量少、格局小、创意贫瘠、人物关系浅显、理念式图解、说教气浓厚、画风粗糙等标签式缺陷的同时,蕴涵中国式哲学思考,作品方能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上一条:杭州第二届漫画拍卖标王170万 总    下一条: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大师从画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