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商》记者 | 马秀莲 实习记者 | 周晓娟
湖北轻娱动漫,针对青少年出版系列“轻小说”。每本10元的低价战略,搅动了业内的一池春水。搅局者,还是推动者?即便合作方的组建堪称银河舰队:有金牌发行人与之携手共进,亦笼络了国内一批顶级写手。但轻娱仍然认为“我们不是创造奇迹的公司”,消费者愿意掏腰包,盈利数据才是验证商业模式的最佳证明。
4月4日,湖北轻娱动漫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轻娱)花了2000元在武展做了场送书促销会,10块钱一本的书吸引了两百多人前来捧场,一个小时即售出两百本,算是收回了成本。
“10块钱多划算啊。”十一岁的男孩说。
“我28岁了,今天是冲着我喜欢的作家可蕊的作品来的。”据说,过去在武汉,从来都没法买到她的书,可蕊是国内都市奇幻轻小说唯一的女作家。
一律定价10元的轻小说,在这场展览中出尽了风头。
事实上,这个价格在业内并非首例。韩寒于今年2月放话,将出版新书《光明与磊落》,定价10元。他的出版人路金波得知后有些恼火:“他都没和我们商量就说了,这本书一分钱不挣。”
有人说,如果10元钱小说长期风靡,会搞乱图书市场,行业面临洗牌。当然,更多人根本不屑一顾:“此事无法长久。”
如果以传统出版模式算一笔帐的话,这个价格确实会让书商一败涂地。一本书定价25元,成本如下:印刷费5元、经销商5元、批发商5元、零售商2.5元、作者版税按10%计算为2.5元,最后出版商盈利5元。
“不挣钱?……那是书商不努力。”轻娱动漫CEO黄浩否定道。
他简要列出轻娱小说的成本清单:一本书按五五折发货(即5.5元),印刷费2.8元,作者版税1.2元、设计费3毛、物流费1毛、风险费(包括折损、退货)2毛,总计成本4.6元。“出版商还剩9毛呢!”
考虑到纸张大小、质量,字数这些客观因素,《光明与磊落》的成本确实比轻小说高了几级台阶,从账面收益推测,韩寒甚至得倒贴。
但对轻娱来说,不可能做慈善,更无意借低价拉拢读者。“定好的10块钱会一直做下去,不是炒作。”
至于为何偏偏定价10元,黄浩承认有想借韩寒的名声炒一炒的意思,“事实上,在韩寒没放话之前,轻娱本身的定价比10块还低。”
如此看来,黄浩从没想过要从图书本身炸出油水,他要下一盘大棋。
这个创立不到一年的公司,并不做动漫,他为打造“轻小说”而生,黄浩自我定义为“阅读服务平台”。
“轻小说”源于日本,简言之就是可以轻松阅读的小说,读者主要是青少年学生。小说只是培养一个故事,当故事被广泛认知后,便可生产相关衍生品——动漫、动画、网络游戏、文具、玩具等。
但是,具体到执行,这条丰富的产业链与轻娱无关。“我们只做故事的信息传递,当故事被读者捧红后,相关产业链的公司会找上门来,那么我们可以赚取版权费。”
黄浩所说的版权费还不仅仅局限于这条产业链中,电子阅读、海外发行亦是获取版权费的沃土。
偶尔,他们还会小打小闹做点与版权费无关的东西。目前,根据小说制作的桌游牌即将面市。
开疆拓土的场子一片广阔,至少黄浩深以为然。
银河舰队初建成
棋局的开端,似乎是个偶然。
2007年,自由写手夏生因无聊创作的《蜀山剑侠们的青春期》(后更名为《蜀山的少年》,以下简称蜀山)走红网络。
这一年,夏生还不红,她没赚到一分钱。
这一年,黄浩还在知音动漫做策划。
他俩是朋友,黄浩看到了蜀山粉丝的“纯真”和“疯狂”,他热心地为夏生牵线搭桥张罗出书,各种曲折之后,两年之后才得以尘埃落定。
在等待的两年之间,蜀山却已自觉完成华丽蜕变,这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由粉丝自觉组织制作的蜀山动画登场、PT短片、主题曲、DV剧、漫画、COSPLAY、桌游一系列衍生品一发不可收拾。
粉丝们的狂热举动背后是不可阻挡的商机,两年的出版历程却足以证明:对于轻小说,出版社不会轻举妄动。
那么,自己做个关于“轻小说”的公司咯!接下来就有了黄浩集结一批蜀山粉丝办公司的理想主意,不过,粉丝靠的是热情,可能对商业模式并无太多概念。“没开始,就夭折了。”黄浩笑,但这并不意味他的“出书梦”就此终结。
高中时的黄浩是“写手”,风格随性,个人色彩强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好多年不写了,不适合市场批量化生产。”很明显,“市场”在此时已经成为黄浩商业神经最敏感的一节。
随后,黄浩开始带着他的“10块钱模式”四处游说投资方,七八个月的时间找了包括长江传媒(600757,股吧)出版集团等8家投资方,最后和江通动画握手达成一致却只用一个下午。2011年5月,公司正式成立,江通投了一百多万,手持60%股份。
“我希望投资方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指望这是个创造奇迹的公司。”黄浩说,“如果对方是个煤老板,对行业毫无认知,即便送上门来,我也不会考虑。”在和江通达成的协议中,未来轻小说的动漫产品不一定要全部给江通,可以根据不同作品找合适的公司。
既然要做“阅读服务”,轻娱不宜走大包大揽的复杂路线,资金和管理都是问题。所以,黄浩选择了类似“打包出售”的方式。
在轻娱,没有写手,编辑,更不存在发行人,只有最终做产品打磨的制作人。
如何笼络国内轻小说名家加入轻娱阵营,黄浩借助各大杂志社的主编牵线搭桥。
游说各大杂志社的主编要比搞定作者容易的多,比如《今古传奇》的主编,他能很快摸透这个商业模式的前景。然后由这些主编们号召旗下写手,并对作者的作品编辑把关,以保证质量上乘。
“杂志社的编辑比出版商更了解读者口味。”目前,轻娱已经和国内四家杂志社主编签约。而轻娱动漫的写手也已初具规模,多达包括步非烟、小椴等知名作者50余人。
最为艰难的莫过于寻找发行人。
黄浩找过路金波,电话里,路说:“感情上我接受不了这事儿。”毕竟他做了那么多年大牌的作品,比如韩寒。
然后是《盗墓笔记》的出版商沈浩波,沈认为你要做批量化工业出版,哪儿来那么多好作品啊。
同样是明星出版人的黎波,作为郭敬明的出版人,一直专注青春文学。他觉得这事儿成,在北京,同样只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俩人便达成一致。
“好作品多的是,这只是一个出版态度的问题,只要找准受众定制化生产。”在这个模式上,黄浩很固执。
摸着石头过河
这是黄浩第三次创业。
第一次创业,他20岁出头,办了本《车主》杂志,没多久,垮了。归结失败原因他说:“太年轻,强上!”强上的潜台词大概就是没找准市场。
“我非常感谢知音动漫,是他们培养了国内漫画的市场。”但是他还说了,轻娱不可能也不会复制一个知音动漫,有什么意义呢?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腾讯——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
事实上,随着电子阅读强势入侵以来,传统出版业每况愈下。俄罗斯相对乐观,人均阅读量为50本/年;日本也还不错人均40本/年;中国的情况简直糟糕透了:0.77本/年,并且还在下降。
对于毫无基础的企业,如果泛散出版书籍,即使有明星作家撑场,也终将路遥马亡,电子阅读的风暴实在太强了。
知音动漫在少年儿童那儿打出了一片天地,黄浩意欲在青少年中学生中杀出一条财路。
“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没多少时间上网,手机阅读也被许多学校禁止带手机的规定扼杀,他们有购买纸质图书的诉求。”
此外,学生口袋里的钱有限,他们可能会攒一些钱为郭敬明的书埋单,但是郭敬明这样的明星作家毕竟屈指可数,提供的作品量有限。况且,明星的书价格偏高,且具有不固定性。读者好不容易攒了一笔钱,却不知他什么时候出书。
“用10块钱的价格不仅可以培养读者的消费节奏,还可以让他们花盗版的钱买正版的书。”
批量生产小说——和杂志有些契合之处,但是杂志的信息量无法与小说媲美。
“一本杂志有14个故事,其中8个长篇、6个短篇,消费者真正喜欢的也许只有两个,其余的对他来说就是浪费。”
目前,成立仅仅一年的轻娱动漫,已经推出包括武侠、奇幻、科幻、历史、校园、文学等六大文库的轻小说,分单双月刊,每月15号定期发行。
那些窝在“起点”(国内一著名小说网)上扒小说的人,不是黄浩的菜。“他们的阅读习惯就是网络,是不买书的人。”黄浩不拉拢这批人,但不意味着放弃互联网,轻娱动漫的网站亦是很好的阅读基地。
和起点的区别在于:轻娱的作品出自名家之手,起点是任何人都可以涂涂写写的地儿。
当读者买了纸质图书后,刮开封底的刮刮乐,便可用密码登入网站,获得120个币,在线阅读其它作品,对读者而言,事实上是花了10块钱却不止买了一本书。如果不愿掏这10块钱,他也可以免费阅读,只不过每天只能获得两个币,阅览量被限制在两千字左右。
除了内陆,韩国、泰国亦是轻娱需要重点开拓的市场,“日本不做,他们的轻小说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一旦过去就失去了本土优势。”
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黄浩在为找投资方等事情奔波,那时,他一度焦灼。“对于一家轻小说公司,半年不出书你想想是什么概念。”
现在的黄浩,带着一帮“宅男宅女”算是走上了正轨,如他所说:“轻娱并不是一家创造奇迹的公司。”路遥知马力,奇迹,还远着呢。
上一条:
借势动漫,“晋江制造”再突围 下一条:
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本周在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