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业内新闻>连坛纵横
李新:新环境下连环画的艺术价值和未来发展
来源:天天新报   2012-03-09 20:58:22

  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连环画是中国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伴随着几代人成长。但随着时代变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连环画走向低谷,仅仅成了收藏市场的“宠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新,向记者谈出了新环境下,连环画的艺术价值和未来发展。○新报记者 陈明明 

  【人物名片·李新】 

  现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国版协美术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行协会美术发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李新于1976年参加出版编辑工作,至今已逾30年,是一位语言文学、美术专业的出版专家。他所策划、编辑的多种图书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他在出版社经营管理者的工作岗位上,也为多家出版社的成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业绩。2005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上海出版人奖”,2007年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 

  连环画曾是传递 

  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 

  创作周期长、回报率低 

  导致创作人才大量流失 

  新报记者:连环画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全民阅读体”到如今走向低谷原因何在? 

  李新:连环画这种图文并茂、老少咸宜的传统美术曾与京剧比肩,被称为“国粹艺术”。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是连环画最辉煌的时期。当时的连环画在中国是最广泛的阅读体,占据各个书店的半壁江山。这一盛况不仅归因于当时连环画所反映的内容涵盖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和国家政策的重视有着紧密关系。 

  解放初期,文盲占全国总人口的50%左右,连环画这一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的艺术样式,能够充分发挥宣传和教育功能,在受到大众喜爱的同时,也获得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当时,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提倡用连环画传递社会主流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党和政府的精神,于是特批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连环画重镇进行创作、出版。我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人民美术出版社”七个字就是周总理亲自题写的。当时连环画、宣传画和年画三个画种是出版社专做的。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随着电视、电影、卡通和网络等多媒体的崛起,老百姓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多,连环画开始走向低谷。原来每家新华书店都有连环画出售,每年销量达几百万之多,而随着电视普及,连环画“卖不动”了。 

  新报记者:除了传播媒介多元化这一外因,造成连环画陷入低谷的内因何在? 

  李新:内因主要在于连环画本身在艺术创作内容方面变化不大,没有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缺乏表现现实题材的、有影响力的新作品。此外,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市场竞争加剧,连环画创作精细、创作周期长、成本相对高的特点在当下的环境下显得“不合时宜”。以前老百姓爱看连环画,很大原因是其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百态,而影视剧在表现现实题材的作品制作周期上要比连环画短得多。 

  连环画创作过程非常精细,如我们出版社最经典的代表作《三国演义》,全套60册,7000多幅画,涉及115个人物形象。自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创作,至最终完成创作出版,前后历时8年余,是30多位优秀画家集体的智慧和心血。由于工程浩大,周期长,只能让先画完的先行出版,攒齐全套要好多年。当时的创作者都是非常严谨的,每部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造型都是画家们集体讨论、读原著、考证历史所得,比如我们社的艺术大师贺友直老先生当时创作《山乡巨变》,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曾两下湖南农村体验生活,三易其稿,才创作出中国连环画的丰碑式作品。 

  创作周期长、回报率低 

  导致创作人才大量流失 

  新报记者:当前连环画难出表现现实题材、有影响力的新作品原因何在? 

  李新: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创作人才紧缺。我国曾有一支优秀的专业连环画创作队伍,但现在这支队伍已不复存在了。连环画最鼎盛的时期,其他画种的画家几乎也都参与连环画创作。以前的美术出版社设有专门的连环画创作室,吸引了大量画家,当时连环画画家的收入也很好。以前,作品的创作、编辑、印制、出版都在出版社内完成,现在出版社转型为企业,已经没有创作功能了;体制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其他出版社一样,不再养作家、画家。以前是政府协调、号召大批优秀画家聚集到出版社搞连环画创作,但现在需要出版社自己协调。而实际情况是,出版社聚集社会各界画家来创作新题材连环画是相当困难的,老一批画家渐渐老去,年轻画家需要培养。按当年稿酬标准,连环画一张小稿最多是200元,但现在画家只要泼墨山水就值几千元甚至几万元,画家都忙于自己的创作。连环画传统创作周期长,和现当代绘画样式相比,连环画画家回报率低,专心创作连环画的画家越来越少了。如果没有强烈的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是很少有画家会花几年时间潜心进行连环画创作。 

  新报记者:作为连环画创作重镇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是如何保护日渐式微的连环画? 

  李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2000年开始对连环画进行重新整理、整合出版的工作,陆续整理出版经典优秀老连环画七百余种,广受读者欢迎。连环画恢复、整理出书码洋已占到我社美术出版总产值的一半,整理再版的连环画数量与质量在全国连环画市场均名列前茅。近年来,我们正在把四千余种经典连环画如《三国演义》、《红楼梦》、《铁道游击队》等进行数字化处理,以迎接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到来。目前,我们社有三个连环画编辑室在做连环画的整理、编辑工作,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和研究连环画创作出版的规律性课题,并积极邀请有关专家、美术理论家参与进来,一起探索新时期连环画出版的可行性道路和方向。通过这十几年的连环画的整理和保存,我似乎每天在和上世纪80年代前的经典作品和老画家交流。通过我们这些年的努力,发现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这些连环画至今还具有很强的阅读力,着实能感染人、打动人,甚至还有教化作用。比如经典作品《三国演义》,过去是按本卖,现在是按套卖,每年可以卖几万套、一百万册。 

  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离不开连环画 

  新报记者:历史悠久的连环画在21世纪如何在文化大发展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李新:尽管随着时代变迁,连环画不可能像解放初期那样成为最广泛的全民阅读体。然而,在新时代,中国连环画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经典文化方面作用之大是不可替代的。中国连环画这种绘画形式是中华文化中极具生命力的璀璨奇葩。当时的连环画创作是认真、严肃、完全按照经典原著进行的,这种一丝不苟的还原性创作和当下动漫夸张简约的创作形式完全不同。连环画是原原本本地还原原著的典型人物、故事、环境,在普及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方面,连环画这种视觉艺术,现在的中国还没有其他绘画形式能够超过它、取代它。 

  连环画和动漫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前者忠于原著,具有教育意义,而后者偏娱乐化,仅供消遣。相对娱乐化的动漫曲解了很多历史和文学人物形象,和原著完全无法比拟。在这方面,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积累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可以继续发挥其阅读力和影响力,看原著费劲的话就看连环画。此外,连环画在推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道德观建设和主流价值观建设上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学雷锋日,还是需要这个形式来推动,连环画中的雷锋形象是原汁原味的,而现在有的影视作品的雷锋形象很娱乐化,我们日前出版的连环画《雷锋》得到上海市精神文明办支持,还将陆续将这套连环画赠给社会各界,不仅宣传雷锋本人的光荣事迹,还将用连环画形式创作一批代表当今时代的先进人物、事迹的作品。 

  新报记者:连环画这一传统美术形式是如何把中国优秀文化呈现给世界? 

  李新:连环画创作要与时俱进,并且要将其所传承的中国优秀文化带给世界。我们出版社目前正在大力推动版权输出,放大品牌效应,把“文化走出去”上升为发展战略,多管齐下,积极向世界传播优秀中华文化。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全媒体化成为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深刻影响着亿万读者的信息认知和思想观念。为了加快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今年元旦,我社的《千里走单骑》、《穆桂英挂帅》、《黛玉葬花》三种英文版连环画成功“登陆”全球数字图书分销巨头亚马逊网站新设的“中国书店”,供国际Kindle用户付费下载。其实,中国连环画的艺术成就早就受到全世界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和尊重,现年90高龄的贺友直老先生,多次被国际上评为世界名人,他曾在法国、德国、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曾在英国、挪威、瑞士、韩国、香港等地展出,他还曾在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法国昂古莱姆高等图像学院授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国家处于半封闭状态,并不和世界文化进行交流,即使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创作出的优秀连环画还是不同程度地被日本现在的动漫所汲取,日本动漫很多方面是学习了中国连环画的长处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连环画是非常优秀的艺术。 

  具有阅读力才是连环画 

  生命力所在 

  新报记者:连环画精品收藏拍卖已经成为一年一度收藏界的盛事,原价几毛钱的小人书拍出上万元,这在近些年的拍卖市场上并不鲜见。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李新:有人喜欢、收藏连环画固然是大好事,但是我认为供收藏把玩的连环画不是出版人的最终归宿。连环画产品确实分为收藏类和阅读类,整理好经典连环画再出版能提升艺术表现力,但出版供收藏的连环画绝不是出版社的唯一责任。出版人的责任是传播这些连环画所承载着的经典中华文化,具有阅读力才是连环画的生命力所在。如果单纯为了收藏,连环画艺术就真走到头了。就比如我们社在为连环画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只是为了证明海派连环画具有这个资质,但是这并不是终点,更重要的是连环画在今天还具有持久的阅读力和广泛的传播力。 

  新报记者:如何使连环画的阅读力和传播力经久不衰呢? 

  李新:连环画想要发展下去,必须要解决创作题材和画家队伍培养的问题。连环画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整理、再版优秀的经典作品,另一方面要创作紧贴当下时代热点和现实题材的作品。当然,这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连环画创作人员、出版人员的共同努力。另外,就连环画本身而言,也需要创新,使得这一艺术样式和当代人生活节奏应该相适应。比如,现在很多孩子学业繁忙,除非特别感兴趣,否则不可能像当年一样有大量业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60本全套。所以,传统的上图下文、左图右文的形式必须随着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变化而调整。连环画是中国的国粹,要让年轻人先接触,对此感兴趣后再传承、创新。今年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60周年,我们现在正在组织更多编辑力量投入到连环画创作和出版工作中,相信只要连环画从业人员肩负起历史责任和文化责任,通过加大创作和推广,连环画还是会迎来第二个春天。 上一条:民国连环画的兴衰    下一条:荣宝再推新中国最早连环画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