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之冬·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字教育艺术论坛暨黑龙江省动漫作品大赛”,7日在哈师大松北校区拉开大幕,同时拉开“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系列活动之一“中国冰雪动漫展”的精彩序幕。室外白雪皑皑,室内暖意融融。来自国内外动漫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探讨突破动漫人才瓶颈的问题。
第一板斧 创新教学模式
1999年我省始有动画专业,目前,设有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动漫设计专业或相关专业。据统计,2009年,我省动漫专业毕业生共有6000余人;到2010年预计达到7000余人。
尽管如此,和其他省市相比,我省动漫产业发展仍显滞后。以浙江省为例,该省目前共有专业动画制作企业60余家,动画从业人员2万多人,全省正在或计划制作的动画影视片共18部3500集,总长度35000多分钟。而黑龙江动漫产业基地目前入驻动漫企业73家,从业人员1500余人,年生产动画能力超过10000分钟。另外,动漫人才外流现象明显,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哈师大传媒学院院长王伟建说,目前,我省高校办学结构出现趋同化现象,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和市场接轨,校企合作没有达到规模效应。虽然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上很占优势,但是质量上却不敢保证。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顶尖人才培养模式差等因素,使动漫行业人才匮乏。
近些年,哈师大传媒学院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进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该校优化课程体系,先后请省内外专家就课程设置进行论证,完善和优化教学计划,并克服种种困难改善教学条件,先后建设音频工作室、数字媒体实验室等,不断更新试验项目,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第二板斧 确立高端定位
原创是动漫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原创支撑,动漫企业就很难发展。目前,我省高校培养了不少动漫制作的技术人才,但创新型的动漫原创人才极度匮乏。
王伟建说,高校要培养具有广阔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必须确立动漫创意和动漫理念的高端定位,必须开展国际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联合教学、合作研究的方法。
哈师大传媒学院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的模式。模式之一是与国外院校联合培养学生。目前,学院已先后同加拿大百年理工大学、ACG(北京)国际动画教育机构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并已开始实施。同韩国大邱大学合作,采取2+2模式(即2年国内基础课学习、2年韩国专业课学习)联合培养动画专业学生;与印度的合作也在磋商中。与中央美院、黑龙江省高师培训中心合作,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师资力量,学校计划5年内分期选派1~2名优秀教师赴韩国深造,选派3名优秀教师到国内专业院校学习,同时选派教师到北京幸星等知名动漫企业进行管理、制作、原创设计流程学习。他们还与省动漫(平房)基地建立联系,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引入项目教学,使学生较早进行实践,增强就业竞争力。
第三板斧 实现市场对接
在我省动漫人才专场招聘会上,不少企业遭遇万元月薪招不到合适人才的尴尬。哈尔滨圣文动画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只要能招到有能力的人,付高薪也愿意,但前来应聘的学生只会基础知识,和企业的实际要求差距太大。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造成我省动漫产业人才结构性不足。王伟建说,只有按照市场需求和动漫产业发展趋势,开展动漫技术人才实训,才能使我省动漫产业良性发展。
目前,我省一些院校正在大力推动和完善动画项目教学,通过企业化生产运作,把先进的动画制作流程和经验带进学校,使师生在实战能力上达到较高水准。哈师大传媒学院与哈尔滨智慧动画艺术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全国首家动画剧本制作实验室,使全院1100多名学生的学校教育与动漫实践相结合,直接面对全国5000多家动漫企业。
哈师大传媒学院搭建了校外实践基地。两年多来,已建立中央电视台等20余家实习实训基地。“不为所有,但为所用”,他们一方面聘请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业界高端人才为客座教授;另一方面,广泛与业务单位合办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以尽快与就业市场接轨。该学院还组建了一个10人的动画实验团队,严格按照动画企业的专业制作流程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为国内动画企业进行外包项目加工。
(来源:黑龙江日报)
上一条:
宁波动画“梦工厂”从《少年阿凡 下一条:
2011年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