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业内新闻>动漫前线
战胜病魔励志学画 作品成了高考试题
http://www.cartoonwin.com   2008-09-09 06:31:18

漫画:取之不尽 作者:罗琪

    2007年全国高考,我创作的一幅题为《取之不尽》的漫画,被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采用。这幅漫画对我具有特别的意义。
    
  我爬到了学校
    
    我出生在江西省赣州市,出生的第八个月就因患小儿麻痹症失去了双腿的正常功能。童年的我,只能躺在病床上看着同龄的孩子在阳光下玩耍嬉闹。7岁那年,我趴在自家的窗前望着近在百米的小学,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深深吸引着我。爸爸、妈妈上班去了,我慢慢地爬出家门,朝着学校的方向爬去。我看见了路旁的青草、鲜花和蝴蝶,还有那叽叽喳喳的小鸟,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好啊!我贪婪地望着这一切,衣服磨烂了,双手也磨出了血,不知爬了多久,我好不容易爬到了学校。正在上课的老师看见窗外在地上“蠕动”的我,关切地跑到我的身边。她问我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然后把我抱进了教室。就这样,我成了一年级的插班生,开始了渴望的读书生活。
    
    记得上的第一堂课是学词组,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坚强”两个字。我问老师,“坚强”是什么意思?老师说:解放军叔叔为什么能打胜仗,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坚强。你也要学会坚强,这样才能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老师朴素的话语让我认识了“坚强”。
    
    10岁时,父亲带我去长春市的一家部队医院治病。在这家医院住了近一年,医生给我做了各种大小手术。为唤醒麻木的神经,常常手术时连麻药都不打,而手术剪刀却不停地拨弄我腿上的神经。医生轮换地在手术盘里调换手术器械,把盛器械的盘子敲得叮当响。我一次次痛昏在手术台上,小小年纪的我经受着残酷的人生洗礼。我的双腿被绑上8块钢板,再依靠双拐的支撑,身体总算能“像个人一样”可以站起来了。从此我结束了爬行生活,重新站到了人生的起跑线上。
    
  我是有用的人
    
    上小学时,我最爱上图画课,我的画也是全班画得最好的。老师常把我的画贴在教室的墙上,让我感到自豪。小学毕业后,我开始了学画生涯。当时我家隔壁住着一位画家,母亲请他教我画画。画家老师二话没说,就满口答应收我为徒。这位画家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刘世群。我学画非常刻苦,由于身体的严重残疾,我在画架前坐久便体力不支,有几次重重地摔倒在地上,跌得头破血流,不省人事。母亲下班回来看见我躺在地上,心疼地将我抱上床,劝我不要这么拼命画了。家里为给我治病欠下了大笔的债务,刘老师得知后,就买来画笔和画纸送给我。在他的指导下,我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绘画基础知识。从素描到色彩,从静物到人物,从写生到创作。经过几年的勤奋学习,我的绘画技艺提高很快。在我15岁那年,刘老师要我创作一幅宣传画,参加全市庆祝建国30周年美展。我精心构思,很快就完成了一幅题为《为四化而努力学习》的宣传画。国庆节那天我的画真的展出了,我们全家都为我高兴。我激动得让家人一次又一次推着我去看展览,我感到自己不是一个废人,而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到华老家作客
    
    我开始是从事插图和连环画创作的,一次在报纸上看到华君武的漫画《决心》,一下动了心。这幅画画的是一位“瘾君子”,把手中的香烟抛向窗外意欲戒烟。但当香烟飞出窗子的那一刹那,他又飞奔下楼,将还在空中下坠的香烟接在了手中,重新吞云吐雾……这幅漫画风趣地把人性的弱点揭示得淋漓尽致,给了人们深刻的启示。我感到漫画应该是我表达想法的最好方式,因此决定将漫画作为今后的创作方向。我开始用那简洁传神的线条去描绘大千世界,我的漫画陆续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1998年5月,我冒昧提笔给漫画大师华君武写了一封求教信,并附了几幅作品,请大师指导。没想到华老很快就给我回了信,他在信中对我的作品给予高度赞扬和肯定。他写道:“罗琪同志:信和画的复印件都收到了,画得不错,不一般化。这是很不容易的……作漫画要有一种独树一帜的精神,要求自己的画和人家不一样。送你我今年出的一本书,另邮挂号寄上。要注意身体。华君武1998年5月23日”。第二天,他又给我寄出一封信,信中说他要写一篇文章介绍我。1998年6月20日《人民日报·漫画增刊》发表了华老写的《赞罗琪同志》,文中写到:“我们中国漫画界因有这位无脚漫画家而自豪。”华老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2000年的初冬,我应邀前往北京出席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2000中国漫画大展”开幕式。借此机会,我专程去华老家拜访。这是我与华老的初次见面。到北京的当天晚上,我给华老去了电话。华老得知我来北京了,很是高兴,约我第二天就去他家。在电话中,他把地址告诉我,连说了两遍,还怕我弄错,再要我把地址复述一遍给他听才放了心。
    
    第二天中午,在父母的陪同下,我带着5岁的儿子如约来到华老家。开门的是华老的夫人,她引我们到客厅,给我们倒上茶。华老闻声从卧室出来,连声说:“欢迎!欢迎!”华老与我和父母握过手后,又弯下身把手伸向我的儿子,风趣地说:“来,我们也握个手。”华老的举动把我们都逗乐了。华老关切地询问我们旅途是否辛苦,有没有来过北京……并说来北京就多住些日子,看看首都的变化。华老虽然已是85岁高龄,但谈吐清晰,思维敏捷,满头的白发更显其老当益壮。华老向我谈起他在延安时期的革命生活,谈起毛主席看了他的画后与他的谈话,还谈到当年他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被下放到天津团泊洼“五七”干校种地、养猪的岁月。我知道华老对我谈这些话的用意。交谈近两个小时,起身告辞时,华老拉着我的手说:“我们照张像,留个纪念吧。”
    
    后来的一些年里,在华老的指导下,我的作品不断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我国主流媒体发表,并在中国美术馆及美、意、法、比等国际漫画大展展出和获奖。我出版了《罗琪漫画》一、二卷,及《心灵画坊》等作品,还多次获得“中国残疾人自学成才奖”、“新长征突击手”等光荣称号。2003年9月8日我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喜与高考结缘
    
    2007年的全国高考对我具有特别的意义,不是因为我参加了高考,而是我创作的一幅题为《取之不尽》的漫画被作为高考试题出现在高考试卷上。
    
    《取之不尽》这幅漫画是我当年初创作的。当时中国古典名著正不断被翻拍成各种影视作品,却良莠不齐。针对这种文化现象,我创作了这幅主题漫画(见图)。中国古典名著是蕴涵丰富的文化源泉,用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对普及古典名著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都排着队到中国古典名著的“水桶”中去取“水”,这样“赶浪头”不但会让观众厌倦,也会造成粗制滥造,不但误人子弟,还会伤害古典名著。
    
    漫画发表在当年4月6日的《杂文报》上。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幅漫画被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采用,由于高考试卷的高度保密性,在这之前高考命题组没有通知我。6月12日高考刚刚结束,我接到广东的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说我的一幅漫画被作为高考试题了。我听后半信半疑,马上上网查找,真的发现我的漫画《取之不尽》成了高考试题,这让我兴奋不已。我立即给广东教育考试院写去一封信,而此时广东方面也正在寻找我。他们收到我的信后,立刻给我打来电话,说为了保密事先没有通知我,为此表示歉意,并感谢我对他们工作的支持。9月8日,我收到了广东教育考试院颁发的证书。
    
    《取之不尽》这幅漫画只是我创作的众多作品之一,但它对我的意义很不一般:因为我这个身有残疾、没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的人,以这幅漫画与众多的考生结了缘,也与大学结了缘。《取之不尽》是我最难忘的一幅漫画。

    (来源:新民晚报)
 
上一条:西部首例 成都为本土动漫建“影    下一条:中国原创漫画轰动日本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