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业内新闻>连坛纵横
往事漫忆:曾经令我迷醉的小人书
http://www.cartoonwin.com   2006-12-07 11:59:17

  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画面,配合着生动、明了且富有韵味的文字,把世界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小人书,虽已成为历史,但因曾是童年最深的记忆,许多人步入中年,还有着无法割舍的小人书情结——

  许多年未曾看过了,却依旧记得那读物:不过巴掌大小的开本(后来才知道,那是64K),通常是用极纤细的黑线条勾勒人物以构成画面。画中人小,看的人多数也小,许是因此,就叫了“小人书”吧。但印象里,却不独小人,就是大人们也多乐于翻阅的;特别是那些识字不多,才学不高的乡人们。画面下,也还有些浅易的文字,两三行,或四五行,配合画面讲述故事。而那故事情节得以展开并吸引人,又是因了那一幅幅画面的紧密延续。因此,我很早就知道,它的大名叫“连环画”。

  也还记得看小人书时的情形。那是在老家农村。穷,饭尚且难得吃饱,哪有闲情或余钱买书、藏书呢。村子里家境好些的,也不过就有些小人书,传看于大人、小人中间罢了。看的人多,那书到手时,不免就已被撕扯得像差等生的课本那样,缺头少尾──封面、扉页早已不复存在不说,土匪还在山洞里没被抓出来,故事就已戛然而止了。虽是如此残缺不全,我们照样读得津津有味,意兴盎然。在那年月,能有那样一些书,来慰藉、安抚心灵的渴求,应该知足了。更何况,我们大都知道,真正精彩的部份,往往并不在开头和结尾。

  倘若在那时的乡村小道上,有三两个学生相拥而行,目不视路而簇头于掌中之物;或者挤缩于路边荫凉背风之处,埋头瞪目于眼前,心迷神往于物外──那往往就是在共看一本小人书了。居中的,双手捧了,虔诚而专注;旁边的,也由不住要伸手上去,小心地捏了一角;要翻同翻,仿佛书页沉重,要静同静,仿佛老僧入定──那情形,往往已是物我两忘,唯意游书中了。有时看得如痴如醉,便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甚或你逗我弄,闹得不可开交。若遇了情节悲怆,或主人公受难的部份,也不免要感叹几句,或唏嘘几声。倘是那成套的几本,便常会因耽溺其中而不知暮色已至,非到吃饭时家人四处喊叫,是不会回去的。──即便回了,那神色,多半也还是依依不舍。

  读书的情致是如此快乐,这快乐的得来却并不容易。那些有书交换着看的还好办,像我等没书可换的,就惨了。那时放学回家后,还得帮家里做事,拣烧柴,扯猪草,拾狗粪什么的。便常要拿这些“劳动产品”去央求,换书来看。一抱猪草,或半筐狗粪,再赔上十二分的小心翼翼,也或许就能蒙得“书主”开恩,让看一刻钟或半小时。时间紧迫,往往就只能像如今放录相“快进”一样,让书中人物乱糟糟、忙匆匆地,自眼前晃掠而过。因此,有不少小人书的内容、情节,在我彼时的心中,是充满迷惑和疑窦的,直到成年后,才得了圆满的解答。只是那感觉,早已没了当年那种掺杂着惊讶、震动的狂喜和愉悦。

  现如今,小人书已像入秋的满树黄叶,被“卡通”和“精装”的狂风,荡扫得差不多销声匿迹了。偶尔见着,也不过翻翻即罢,再难有手不释卷的痴迷,因为早过了沉缅书中的年龄。只是心里,还一直清晰地留存着那时的诸种情景,就像牢牢地记着童年和故乡一样,我将永远记住那一个个线条洗炼素朴的画面,记住那一本本曾经迷醉过我神魂心灵的小人书。

    
上一条:往事漫忆:连藏情    下一条:报纸上的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