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的连环画在与国外卡通片的博奕中淡出市场;当前,印刷精美的新版高档连环画同样难以获得读者的认可——
和朋友外出,无意间提到他家的孩子喜欢看某方便面内夹带的连环画,说现在孩子们能看的书太少了,不外乎《机器猫》、《樱桃小丸子》、《奥特曼》、《七龙珠》等,有些书则尽是宣扬暴力的内容,小孩子看了学不到什么好东西,就知道打仗。稍有点知识性的国产漫画书价格高得惊人,风格上也倾向于西方的画法,没有中国的特色,不像我们小时候看的连环画,简单明了,构图美观,知识性也不少。
连环画又称小人书、小画书,这种从书架上消失20多年的启蒙书籍,又出现在大众面前,但围聚在书旁的不是年幼的孩子,而是已经进入中年的连环画收藏爱好者。
在花鸟市场,一位连环画收藏者说:“连环画后期被图书市场淘汰是无法避免的。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各家出版社就不顾市场的变化,只注重改编老题材,像《三国演义》、《红楼梦》、《红岩》等题材,几个出版社同时推出多个版本,结果导致了粗制滥造、质量下降,自然吸引不了读者。”早期的连环画多是通过对名著的改编,结合了名著的文学性和名家绘画的艺术性,使文学名著得到普及。同时连环画在创作期间吸取了中国传统画法的精髓,通过全景或半全景画面来表现故事内容,使画面简洁、流畅。现在,在外地集藏市场,一套保存完整的早期连环画可以卖到几百甚至上千元。
除了无序竞争外,导致连环画衰落的原因还有外来文化的冲击。据了解,1982年,我国出版连环画2000多种,数量达到8.6亿册,而到了1985年,小人书却在出版社的仓库里堆积如山,无人问津,到了1988年,市场上就已很难发现连环画的身影。一家租书店的老板说:“现在的小孩都租外国漫画书看,我们进的价格便宜,他们租的也多。以前的连环画没有这些书看着刺激。”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和国外动画片的引进,一批美国、日本的动画片明星被中国的小观众们接受,从而带动了国外漫画书的畅销。这些漫画书开本大、笔调活泼,不仅给孩子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更因文字少、画面连贯,让孩子们易于领会。还有一些内容是现今儿童关注的科普、科幻故事,内容要比连环画里的古典小说的内容更加吸引他们。
近年来,伴随连环画收藏热的兴起,我国不少出版社又重新推出连环画版本,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采用石印宣纸线装,推出了2000本珍藏本连环画四大名著等,大部分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名家作品都被成套重印推出。但这些新版连环画包装豪华,价格昂贵,像60本精装《三国演义》定价达580元,上海大可堂宣纸精装连环画每种上百元。盲目的包装使得连环画再次受到了市场冷遇。
有人说,建国初和文革后的社会文化资源稀缺,是导致连环画占据了主流地位的原因。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有近3.8亿的少年儿童,而这些孩子们正面临着读物“量多、优少、价高”的现实。当连环画作为藏品销售时,它的市场只能面对少数有怀旧心理的人群,但当连环画作为孩子启蒙读物出现时,简易的包装、质朴的设计就可以吸引孩子、家长的眼光,就可以让连环画起死回生,重新回到孩子们的身边。对于中国图书市场来说,要想冲破外国“卡通”的垄断,就必须要有属于自己文化特色的代言产品,小人书应该回归到孩子们的身边。
上一条:
连环画收藏市场会“崩盘”吗 下一条:
往事漫忆:连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