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家主页>>连坛往事>>正文
从清末到解放的连环图画

  由于单页的年画连环图画打开了先路,到了清末石印输入以后,就产生了石印年画。

  石印连环画开始于“回回图”。

  所谓“回回图”,就是每篇都插图、每一回都插图的意思。如光绪十年(1884)顷印的“聊斋”、“今古奇观”、“三国”、“水浒”、“红楼梦”,都是这“回回图”最早的本子,笔法工细。

  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石印连环图画的第一部书,朱芝轩的“三国志”,就由文益书局出版了。

  这是一部有两百多幅的连环图画,用原来的回目作为说明,但事实上连环性还是不够的,也并不通俗。一回小说,一两幅图,怎样能连环得起来呢?

  直到民国以后,上海丹桂第一台上演连台“诸葛亮招亲”、“七擒孟获”,朱芝轩才又约了刘伯良、李澍丞,根据舞台上活的形象,制作连环图画。这就比过去通俗,并具有连续性。不过,那时的配景等,还完全仿照舞台的样式,不画真实背景、道具也还是用马鞭当马,布帐作城,棹子当桥或山。

  以后就逐渐发展到在画面上幅加说明文字,这样就更得到了读者的欢迎。第一部加说明文字的,是刘伯良的“薛仁贵征东”,根据小说画的。

  往后又发展到画民间故事。

  真正得到巩固与发展,是在民国二十年(1931)前后。这时,不但从事绘图的人多了,有的还具有比较好的技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读者一看到他们的画册,就感到亲切而熟悉,认得出是谁的作品。画得最多的,是赵宏本,他的创作,在当时也比较进步。

  这时连环图画的主要内容,是神怪和武侠。这和当时流行的美国和国产武侠电影、京戏与地方戏舞台上扮演的舞台神怪戏关系是分不开的。和当时的黑暗政治,帝国主义压迫的加紧,人民的苦痛,也都是有不可分离的联系的。

  连环图画在画面上有对白,是开始于民国十年(1921),但并不普遍,直到十八年(1929)上海开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连环图画作者,才开始普遍采用在画面上开口,这种形式一直沿用到现在。

  石印连环图画,开始接触到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斗争的题材,是开始于“一·二八”战事以后,有领导、有计划的进行,是在“七七”事变以后。当时出版的,如何庙云编绘的“百劫英雄”,就是以反日、反侵略为主题,曾遭到日寇搜查。后绘印“杨娥传”,也被查禁。

  日寇投降后,赵宏本曾编绘“文武财神”,内容描写大地主压迫农民的故事。杨青华编绘常州实事“诸风娣”,内容揭露国民党的贪污腐败,蔑视人命的事实,作者还遭到了传讯。庄禹梅并因画进步连环图画被拘。

  由于国民党审查机关的迫害,许多连环图画不能公开发行,连环图画作者,就在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下,秘密的绘制工人斗争、反日故事等招贴画、单页连环画,进行宣传。

  到了解放前夜,连环图画的作者们,还绘制了越剧红伶筱丹桂被恶霸张春帆逼死的真象,以揭露国民党匪帮的罪恶面目,向工人宣传,绘制了护厂斗争的连环画和招贴画从事护厂等运动,一直到解放军进入上海。

  连环图画的刊本情况。光绪三十四年(1908)最初出版的,在画面上仅有简短的说明,有光纸竖十开印,每本五张(十幅),售铜元二枚。后来改为上幅有字,下幅绘图,有光纸横十开印,每本十张(二十幅),售铜元六枚。一部书,有时印至二十本至二十四本,另加一套装潢,已经较考究。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为白报纸二十八开本。敌伪时期,一度缩为三十六开本,取消上面的大篇文字说明,售价论页计算。日寇投降后,又回复到二十八开本,普通每本一百四十张,上海解放后,开版形式就变化很大,有二十八开、三十二开、二十四开、十六开等(半张白报纸计算),张数也不固定,其间,五十六张二十八开本的,还是比较占多数。

  从新闻事业兴起以后,在报刊上也时有连环图画的刊载。如光绪十年(1884)的“点石斋画报”,就载有关于朝鲜东学党事变的连环画十幅,绘记事变的发生直到结束,这当是报刊上最早的一种。以后石印画报发刊的很多,所有连载小说、戏曲,也都用有插图。“神州画报”(日刊)的印行期是最长的。到了民国年代,印刷事业更趋发达,胶版、影写版、彩色版、卷筒机,这些有利的条件,促使连环图画获得新的进步。在内容上,往往以一定人物为中心,每期发表四幅至八幅,绘写一段生活,可以紧密的反映当时政治以至社会生活情况。这就成了连载性的长篇,也是各自起迄的短篇了。在印刷上,是发展到用彩色绘制。因此,就更得到读者的欢迎,这样的连环图画,有时连刊到好多年;除在原刊物发表“本传”外,有时还同时在另一刊物上画“别传”。这一类的连环图画,当时最为读者喜爱的,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

  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老解放区,就有连环图画。不过那时期,由于游击战争军事行动的频繁,以及物质条件的困难,很难充分利用这一艺术形式。然而就在这样艰苦困难的情况之中,在前期,即已产生了长篇的、成册的连环图画。

  我所见到的最早的一种,是一九四一年在华东区印行的莫朴等三人合刻的“铁佛寺”。题材很吸引人。木刻,一百数十幅,由三人分刻,开本大小与一般连环图画相同,印数很少,流行不大,解放后曾见到石印重编本。

  单页连环图画,所见到比较优秀的,有杨涵画、用油印机彩色套印的“新三国”故事画,时间约在一九四四年或一九四五年春。大小如一张腊纸,仿佛是分六格或八格画的。内容是政治宣传画性质,用油印彩印连环图画,并达到一定的成功,在当时是一大创造。

  直到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我军进驻中小城市,掌握了一些石印机以后,石印的连环图画,才较多的产生出来。但现在保留下来的,已经是很少。

  以后就到了解放战争、全国解放年代。

文:阿英  
 相关文章
   从独幅画到连环图画
   我国最早出版的外国木刻连环图画
   曹涵美与《金瓶梅》连环图画
   振兴连环图画之我见
   《连环图画三国志》复制探析
   最早的连环画册:《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