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漫忆:我是小人书摊主
来源:中国网   2013-06-24
<P> </P>
<P>  作者:菜丛</P>
<P>  小人书是我们那一代人童年的好伙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那时我们迷小人书,不亚于如今的孩子迷电脑游戏。</P>
<P>  记得我十岁时,家境殷实,常常缠着父母买小人书,几乎百发百中心想事成,父母认为孩子爱读书是好事,于是有求必应。自己过年得的压岁钱也多半送到书店里买了小人书,弟弟、妹妹也有样学样,都对小人书情有独钟。</P>
<P>  因此,家里小人书的数量愈来愈多,我也常与小朋友交流、炫耀。我特别喜欢电影改编的小人书,因为可以时常重温电影故事。比如,我与父母去看过王龙基主演的《三毛流浪记》、李丽华主演的《千里送京娘》,一心就想拿到改编的小人书,后来终于如愿以偿。</P>
<P>  后来,曾为国民政府官员的父亲,获罪判刑,家庭财产多被没收和充公。母亲一人要养家糊口,四个嗷嗷待哺的儿女眼巴巴地望着她。女子学校毕业的母亲,没出门做过一天工,只是在家做少奶奶,面对这种现状一筹莫展,常常租借图书阅读消愁解闷。</P>
<P>  一天,母亲突然开窍,拿出我们几个孩子的小人书,要摆书摊,并让我下午放学就去守摊,换她回家做饭。主意一定,母亲请人打了个可以开合的书架,将一百多本小人书放上架,旁边放两张条凳给客人坐,书摊就此开张了。</P>
<P>  母亲定价:薄的一分钱可以看两本,厚的一分钱一本。一连几天,来者寥寥,好时能收到一两毛钱,差时四五分钱,这生意如何做得下去?</P>
<P>  当时我们还有一栋洋楼,有几间房子可以出租,每月可收二十几元租金。尽管当时物价低廉,白菜、红薯一分钱一斤,白米、花生一斤也只要一角二、三分钱,但四个孩子中有两个要读书,日子总是入不敷出。特别是快开学时,母亲就要为我们的学杂费东挪西借。</P>
<P>  好心人看我们举步维艰,便帮我们出点子,要我们添置新书,投读客所好,并选取好的地段儿。</P>
<P>  母亲于是筹措资金,购买了一批有革命内容或武侠打斗方面的小人书。摆摊的地点也从自家门前搬往热闹的大众市场内,那里有各种玩乐摊档,如杂耍(变戏法)、说书、说相声等等,还有杂货铺、菜市场,人来人往,热闹异常。</P>
<P>  就这样,来租书看的人愈来愈多,暑假期间,一天营业额可达五、六毛钱,多的时候有一元,甚至更多。这对一个小摊点来说算是不错了,一个月除去成本,可盈利十几、二十元,对我们这个贫寒之家甚有补益。</P>
<P>  我课余守了好几年书摊,直到我进入中专,就由大弟接班,等他进入中学,妈妈被安排到商店做会计,有了微薄的固定工资,这个小人书摊就关张了。</P>
<P>  如今,我与大弟谈起这段经历,都说是苦中作乐,获益匪浅。原来养尊处优、优哉游哉地在深宅大院里捧着小人书读,是一种幸福。而做摊主能早早接触社会,看到社会的众生相,这也是一种人生历练,是难得的一笔精神财富。</P>
<P>  再说,小人书要时常更新,一进新书,我们作为摊主自然能先睹为快,满足求知欲望,可以说,我们的历史、地理知识,人情世故甚至作文的遣词造句,很多都是从小人书上学来的。</P>
<P>  那会儿,适合少儿阅读的书籍少而又少,能够经常买得起书的家庭也很少,小人书便成了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对我们那一代人的成长,小人书功不可没。</P>
<P> </P>
上一条:《蓝精灵》中文版连环画今年将在    下一条:大开本连环画货少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