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业内新闻>画家新闻
陈履生:曾经的连环画军头孟庆江
陈履生美术馆   2019-09-12 16:24:17

谨此祝贺

2019年9月7日

“孟庆江从艺六十周年作品观摩研讨会”

举办成功


091101.jpg

1960年7月29日,孟庆江得到了中央美术学院的一纸录取通知书


091102.jpg

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之前,孟庆江是12年的寒窗

091103.jpg

1960年,孟庆江携这套温州家乡的装备来到北京

孟庆江老师比我年长近20岁。当我1985年分配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的时候,他已经是功成名就,是著名的《连环画报》杂志的主编。那时的《连环画报》如日中天,发行量以百万计,全国美术界几乎人手一册。而那时候不管多大的画家,好像都在画连环画;而《连环画报》则是从题材内容到表现形式的风向标。

那时候,在北总布胡同32号人美的院子里,大家都叫他“老孟”。实际上那时候他并不老,比他老的如任率英、王叔晖、王角等人美老画家都健在。当孟庆江老师1965年在中央美院完成了毕业创作连环画《丰收之后》,就分配到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连环画编辑室,此后就没有换过岗位,也没有轮岗。他一生或许与连环画就是这样有着不解之缘。


091104.jpg

孟庆江与陆鸿年老师临摹古代壁画


091105.jpg

孟庆江临摹的蒋兆和老师的作品(蒋兆和原画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尽管我们今天已经很难看到那种被称为“小人书”的连环画,新兴的动漫将那种老式的连环画如狂风扫落叶一般,将它们变成了收藏界的一个品种,变成了博物馆中的一件藏品。今天的街头巷尾再也看不到当年孩子们捧读连环画的场景。属于大众美术的连环画始于民国初年的上海,那时候还有美人图的擦笔年画和广告,它们都成为时代的印记。连环画兴盛于新中国。新中国把大众美术作为服务社会的一种特别的手段。当然,作为最流行的大众读物也是和当时中国有很多文盲有关,而连环画读本在那个时代就成为一种特别的教材——“成教化,助人伦”。所以,连环画在新中国得到了超常的发展,史无前例。因此,也培养了一大批连环画画家。而在当时的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的阵容是最强大的。

无疑,那个时候画连环画对于很多画家来说,并不是专业,而是作为构图或者是其他练习,抑或是其他表现的一种训练。很多人都可以从其他的画种转向连环画和插图、宣传画等大众美术的领域,所不同的是,孟庆江老师1965年的毕业创作就是连环画。他作为那个时候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毕业生,尤其是他作为叶浅予、蒋兆和先生的弟子,能够置自己的专业于不顾而投入到连环画创作之中,显然,有着时代的尴尬。他可能也是迫于无奈,不得不放弃了他原本要创作的独幅画《文成公主》,而这是他在大学二年级时就开始准备的毕业创作。可是,却转向了现实题材的《丰收之后》,而且还是连环画。这或许是天意的安排,这也使得他有了以后在连环画专业发展的一个特别的契机。

091107.jpg091108.jpg

孟庆江1956年的毕业创作《丰收之后》

那个时代的学生,都是听组织的安排和时代的召唤,党教干啥就干啥。所谓的个性都淹没在群体性之中,而孟庆江老师生性不是那种出头鸟,因此,这也养成了他一直影响到老的艺术性格——顺应。也可以说,他是那个时代教育出来的一个样板,因此,会表现出某种局限性。每一个时代的画家都有时代的机遇,也有时代的局限。然而,孟庆江老师那一代画家往往会表现出时代的尴尬。孟庆江老师自从入行到连环画的队伍,就没有改换门庭,表现出了专业的执着。而回望左右,当年他的那些连环画作者已经是纷纷改弦易张,在新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下,迅速回到了架上绘画或水墨画的领域。而他却在坚守中表现出了不合时宜,这就是一代专业的连环画画家的现实处境。可想而知的是,如果孟庆江老师的前辈连环画画家如果面对当下,也是无奈。因为一个行业消失了,真好像手机淘汰了传呼机。

可是,那个时代是值得回味的,尤其是在新中国建国70周年之际。回望新中国对旧连环画的改造;新中国把连环画纳入到全国美展的体系之中;新中国的连环画对国民教育和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而新中国产生了众多的和时代中少年儿童成长难以分离的著名的连环画作品,如此等等,都伴随着历史的云烟而忽隐忽现。孟庆江老师亲手将连环画拥上了盛世的高峰。他当年主持的《连环画报》编辑部,直到后来出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分管连环画的出版,是春风荡漾的美好时光。当年的连环画编辑部不同于出版社的其他编辑部门;连环画是出版社的盈利大户,而且连接着美术界众多的著名画家,同时又是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所倡导的出版项目,所以,那个时代的画家把连环画作为自己的一种专业,或者是自己专业之外的另外一种表现手段,尤其是在艺术市场没有出现之前,连环画的稿费是最高的,因此,这也是很多画家画连环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孟庆江老师的绘画功底非常深厚。他的连环画构思、构图和造型得益于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所夯实的基础。而他在艺术上的表达方式又得益于在中央美术学院叶浅予和蒋兆和先生影响下所形成的审美观。但是,他在发展中逐步发现叶浅予和蒋兆和先生这一代画家的风格与连环画的现实要求相去甚远,所以,他必须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确立自己的艺术方向,从而引领中国连环画事业的发展。显然,连环画作为全国美展的一个品种,当年那些获金奖的作品都影响到这些画家的后来发展。如当年引起轰动的连环画《枫》(陈宜明、刘宇廉、李斌,《连环画报》1979年第八期,第五届全国美展一等奖),以及获得金奖的连环画《罗伦赶考》(高云,《连环画报》1983年第六期,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等,都与孟庆江老师有关;这也和当时出版社的社会社会地位有关。因此,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连环画坛在20世纪的末期遇到了生存的危机,这也就有了之后孟庆江老师重新回到专业的工笔画创作道路上。

091109.jpg

091110.jpg

091111.jpg

091113.jpg

轰动一时的连环画《枫》

091114.jpg091115.jpg

高云的连环画《罗伦赶考》,刊载于《连环画报》1983年第六期,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

091116.jpg

孟庆江主编的“人美社50年连环画收藏精品集”

这是一个时代的转型,还是时代的顺应。孟庆江老师近20年来不断发现新的题材和新的内容,尤其是和家乡文化的结合,创作了很多新的作品。这是他退休之后在艺术上的进一步发展。非常巧合的是,我们无意中住到了一栋楼里,但各忙各的,极少能碰到。而每次见到年过八旬的他,依然如当初所见,他还是那样精神矍铄,气宇轩昂,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那种劲头。

他确确实实对于艺术是一如既往,而我们今天常说的“不忘初心”,大概就是如此。

091117.jpg

孟庆江《解放了 天亮了——纪念温州解放六十年》

091118.jpg

孟庆江《泰山石——叶浅予先生像》

上一条:还记得我们一起追过的“小人书”    下一条: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名家原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