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业内新闻>连坛纵横
往事漫忆:东直门北小街南口的小人书摊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3-10-31 21:00:07

 

  往事忆旧俞万林

  小人书,学名连环画,它以连续的图画形式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人书是少年儿童的主要读物,发行量数以亿计。连环画《雷锋》还曾列入全军学习书目,累计印刷200万册。所以,小人书不仅小孩看,大人也看。

  当年的小人书数量最多、流行最广的是便于携带的64开本,由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作者们用素描、水彩、木刻、漫画等形式,创造出许多精品之作。其中用线描形式居多,线条生动流畅,黑白分明,画面精致,印刷精美。。

  小人书的内容十分广泛,种类繁多,仅1951年至1956年间,全国就出版了一万余种,到六十年代初期达到最高峰。当年位于帅府园胡同西口的王府井(600859,股吧)新华书店少年儿童读物门市部一进门左侧整面墙的书架上,摆的都是小人书,历史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童话的、电影戏剧的,各种题材,应有尽有。我曾在那里买了《小猫钓鱼》、《鸡毛信》、《我要读书》、《三毛流浪记》等小人书。五十年代大量苏联文学作品被译介到中国,小人书起到了宣传普及的作用,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用400多页的篇幅描述了保尔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和尖锐复杂的斗争中,磨炼成钢铁般战士,成为当时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我也在这时看了《卓娅和舒拉》的小人书,第一次接触了外国文学。

  还有一种电影小人书是由一幅幅连贯性的电影剧照配文字脚本组成的,把一个个镜头固定在纸上,画面呈蓝黑色,如同在看电影。在那个电影放映无法普及的年代,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电影的渴望。这类小人书大多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我的一位同学的母亲在出版社工作,凡是新出版的电影小人书,他家里都有,常常约我到他家里,拉出放在床下装着小人书的木箱,任我挑选。《钢铁战士》、《翠岗红旗》、《攻克柏林》、《海军上将乌沙科夫》等很多没看过的电影都通过看小人书了解了内容。

  最令人难忘的是东直门北小街南口有个小人书摊,位置在一进街口路东靠近儿童食品厂的地方,沿着两面住户的山墙,用几根木柱和帆布搭了一个棚子,里面四周用砖头支着木板供人们坐着看书。棚子里有一张床板摆着各种题材的小人书,沿墙和帆布还拉起了几道麻绳,一本本书翻开搭在上面,琳琅满目。为了减少损坏程度,每本小人书都用牛皮纸加了封皮,封皮上用毛笔写上书名,工整的小楷显示出摊主不凡的书写水平。店主是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穿着一件灰色长衫,冬天戴着一顶瓜皮帽,坐在床板旁一个矮凳上,静静地陪着看书的人们。

  在这里看书的人大部分是周边住户的孩子,也有一些喜欢小人书的成年人。租借小人书很便宜,在摊里看,每本1分,200页以上每本2分,挑好书坐下就看,看完连书带钱交给摊主。如借走回家看,则每本每天2分,200页以上每本4分,挑好书后交给摊主,摊主戴上老花镜仔细地将租书人的姓名、地址和所借小人书的书名记在本子上,收了租金就可以拿走了,第二天还书时再把记录逐一划掉。印象中似乎没有什么押金,全凭信用。我多次在摊上租借成了熟客,挑完书拿过本来自己登记,摊主只扫一眼,点点册数就行了。

  摊上小人书种类很多,每有新书出版,不几日就会摆在书摊上。我每天放学回家经过这家书摊时都要进去看看,但我从来没有坐在书摊里看,都是租回去和家里大人一起看,一本书好几个人看,有时还可多看几遍,多花一倍的钱会有几倍的功效。我曾在这里租看了《铁道游击队》、《岳云》、《小城春秋》等书,给家里大人租过《三里湾》、《山乡巨变》、《梁山伯与祝英台》。这种影响了数代人、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小人书如今只能在旧书摊上找到,一些有特色、印数少的版本成了收藏品。虽然有些经典作品被重印,但从未见到有新作品问世。小人书和小人书摊已成为美好的回忆。

 

上一条:《蓝色国土》连环画再版发行    下一条:著名收藏家义赠韦拔群故事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