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家主页>>连坛往事>>正文
上海的老连环画(1)

  本版自这期至年底分五次刊登黄若谷、王亦秋撰写的《上海的连环画》中的第一部分"上海的老连环画"。第二部分"上海的新连环画"将于明年第一期起陆续发表,特此说明。

  连环画这一艺术形式,在中国土地上从孕育、生长到形成今天的样式,经历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雏形可以上溯到久远的年代。目前还能见到的如战国时代《水陆攻战纹铜鉴》上的装饰形象,南北朝、隋唐时代敦煌莫高窟描写佛祖"本生"故事的壁画,元明小说、戏曲印本上的木刻插画,清代的单张连环故事年画等,都是用一幅或多幅画面表现一个事件的不同侧面和演变过程,具有连环画的某些艺术表现特点。清末,随着石印技术进入中国,上海就有《点石斋画报》的问世。1884年,在这种画报上刊登了记录朝鲜东学党事变过程的10幅连续画,这就是连环画最早见于石印画报的实例。其后,又有石印"回回图"的出现。"回回图"就是为《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等长篇说部每回绘一图。如清光绪年间"味潜斋"石印的《新说西游记图像》,全书一百回,每回一幅,加上人物绣像20幅,共120幅,随后又有1899年朱芝轩编绘、上海文益书局出版的《三国志》石印"回回图",有图二百多幅。这是目前见到的最早两种石印"回回图"。虽然它们连续性不强,尚属插图性质,但在表现故事的发展过程,以及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等方面,已具有现今连环画的一些特性,它们对现代连环画的形成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约在1913年左右,上海石印新闻画报风行一时,一般是单张四开,每份有图86幅,具有现今连环画图文结合的特点,加上小贩沿街叫卖,极受群众欢迎,这可以说是现今连环画报的滥觞。1916年,《潮报》第一家用有光纸把单张时事画报印成左右两面对折合拢的折子式,随后又装订成册出售,这就与现代连环画形式相近了。

  这时,原来出版《时事苏滩》、《五更调》、《太上感应篇》等唱本的小书商,见到这种图文并茂的时事画报销路很好,于是群起效尤。他们寻门路,找画家,抢新闻,也编绘出版这种小画册,争夺读者。这种小画册,同14开的书差不多大小,成四方形、用薄的白色有光纸印刷,封面只以签条形式印上书名,装帧简陋。然而,连环画就这样在上海诞生了。不,当时还没有连环画这个名称,叫法很杂,或称"小书",或称"图画书"。各地也有不同的名称,广州称作"公仔书",汉口称"伢伢书",浙江称"菩萨书",北方称"小人书"。

文:黄若谷 王亦秋  
 相关文章
   上海的老连环画(5)
   上海的老连环画(4)
   上海的老连环画(3)
   上海的老连环画(2)
   上海的老连环画(1)